坛经辩讹

第7集

坛经辩讹第7集

由 正礼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接著说昨天,孙老师已经跟各位介绍到第五页最下面的『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这个部分。

正见,昨天已经讲到,它有世间的正见,也有出世间的八正道正见,这都是属于正见的范围。那如果说只有世间的正见的话,而没有出世间的解脱正见,我们会说这个是属于世间,而且就佛菩提来说,这个叫作邪见,所以说邪见名世间。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他能够让众生出世间而解脱,这样的话,那个世间的正见也是属于正见喔!如果相反过来,另外一种邪见是说,如果他只有出世间的正见,可是他有违背世间正见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回来看看刘灿梁(梁),他所说的内容错误在什么地方?他说:『讲经说法尽讲些世间法,做好人做好事,世间法,尽讲些世间法那是邪见。叫你出世间法证如来藏才是正见。』

他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他认为只有讲如来藏才是正见。可是我们要知道,佛法在讲所谓出世间,他是从怎么样的角度来说出世间呢?例如说在世间法上已经做圆满了,所以他有世间的正见。所以我们孙老师有说嘛!世间的正见,譬如孔子说:『见贤思齐』,这是世间正见啊!可是我们为什么会说:这种世间的正见跟解脱无关呢?那就是孔子他不知道什么叫解脱,他的过失在这里。所以我们才说:世间正见跟解脱无关。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世间正见之外还有解脱法可以得,他不知道,所以这样子叫作邪见。可是相反过来说,若一直说:如来藏才是正见,可是对于世间的正见完全没有,这还是邪见。

所以真正的解脱,真正的所谓正见,它是从世间的正见为基础,然后有解脱:二乘的解脱,然后最后大乘的究竟解脱。这样完整的解脱,才是真正的正见,这样才是真正的能够出世间。譬如说,如果说二乘人,他说他有证无漏法,可是他的无漏绝对不会违反世间,他绝对不会违反世间的正见的,他绝对不会去杀人放火嘛!因为杀人放火就是违反世间的正见哪!是不是?所以解脱他不会单纯说:『我只有出世间的解脱,那这个世间法上面我完全不去管它』,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法所谓的正见,它是从最基础的世间正见,到八正道的出世间正见,乃至佛菩提六度波罗蜜的正见,它都要涵盖。所以正见所涵盖的层面是非常广的,所以在大乘菩萨里面,六度波罗蜜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个部分都是属于世间喔!可是属于世间的部分,还是属于正见啊!可是为什么说它可以到彼岸呢?因为它有出世间法在里面,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佛法正见。所以佛法的正见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会好像空中楼阁一样。可能大家听过,佛陀在讲经的时候会作譬喻,祂说什么样譬喻呢?有一个譬喻,叫三重楼的譬喻:说有一个长者,大富长者,他看到人家盖了一个三层楼的楼阁,他到了第三层去看风景,他觉得第三层看风景非常好,结果他回去说:『我也要建一个!』可是他跟那个木工说:『我只要第三层就好了!』连一二层都可以不用,请问这样盖得起来吗?盖不起来嘛!所以我们说佛法,它一定是个完整的体系,它绝对不会是一个空中楼阁,如果它只是个空中楼阁,那显然它不会是佛法,它也不会是解脱。

事实上这种情形,在研究佛法的学术界它是很普遍的,为什么呢?譬如我们说,在大乘菩提,大乘的佛法里面,我们要讲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我们要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到般若,到智慧度。我们说这个智慧度可以让我们来解脱乃至成佛,可是前面的五度我们要不要作?(要)我们要做啊!如果我们前面的五度没有做的话,我们不可能获得第六度的般若的智慧。可是学术界或是刘灿梁,他就在学术界,所以他就有学术界不好的习惯,他怎么样?他觉得佛法的智慧,我只要有智慧,我就可以成就。可是你说,要不要布施?不用;持戒呢?也不用;要不要忍辱?也不用;要不要精进?也不用;禅定的证量也不用;那表示说他是不是只盖第六层楼?(对)请问底下的五层楼他有没有盖?(没有),那他六层楼盖得起来吗?(盖不起来)盖不起来嘛!所以这个就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他在研究佛法,而不是在学习、修学佛法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他只看重什么?只看重你的密意是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子是不能成就佛道的,很多人在这个部分也有很多错误的观念。譬如很多人就很重视密意,可是他不了解,事实上这个密意它像是一个里程碑。譬如我们三贤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对不对?七住位可以明心,十住位可以眼见佛性,知道佛性的密意,可以眼见佛性;可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七住位能够知道密意呢?他们在十住位的时候,能够知道佛性的密意而眼见佛性呢?难道他只是知道而已吗?他不是!那是因为他在十住位的时候,他具足了菩萨性,他发起了菩萨性,他真正的去行六度波罗蜜。所以初住位的时候,他行布施;二住位的时候他持守菩萨戒;然后再来忍辱、精进、禅定他都修习。因为这样子他发起了菩萨性,而且他还利益很多众生,护持正法,拥护正法,想要当一位真正的菩萨,所以他也归依、持戒,各方面的福德他都修集。因为他这样发起了菩萨性之后,所以他福德广大;因为福德广大,他自然就能够值遇善知识,很容易就悟入了。所以一个人能够迈向成佛之道,重要的不是那个密意,密意知道不见得可以让人成佛。譬如我们导师常说:『最后大乘法为什么会灭掉?就是因为密意广泄了嘛!』那个时候末法,最后法灭的时候,在网路上打上所谓什么是如来藏,答案就出来了,请问那个时候每个人是不是都成佛?不是嘛!因为那个只是一个密意的答案,也就是一个大乘菩萨证悟的一个智慧的结论。就好像说,二乘法声闻解脱它也有它的密意,它的密意是什么?五阴十八界是生灭的、虚妄的。请问一下,这个知识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大家朗朗上口,可是断我见的有几个?很少嘛!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他没有真正的去现观,没有去实证。所以能够让我们获得解脱,可以让我们成佛的都不是在一个结论、一个密意上面。它是在什么?他是在真正的身体力行去实践佛法、去实践解脱,这样才让一个人能够成佛,能够出离世间的。那个答案、那些密意那只是一个标志,说你在这个时候,你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智慧,就是这样子。可是他为什么可以在那个阶段,能够获得那个密意、那个智慧呢?那是因为他具足了应有的菩萨性嘛!如果说声闻人,他具足了应有的解脱那种要迈向解脱的功德嘛!所以他当然就知道:『我要解脱,我应该怎么样去持守戒法。』所以初果人他一定会具有三种功德,就是断三缚结,就是断我见,然后把戒禁取见断除,然后疑见也断除;绝对不会有一个初果人,他只断我见,结果戒禁取见他没断,他就随便乱作,然后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这样子的话,表示事实上他也没有解脱,因为他连什么样的戒法可以让他解脱三界,他都不知道。所以那种情况之下,我们说他没有证得初果,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可以迈向解脱。如果只是知道一个答案,那不是真正能够解脱的。所以在佛法上面能够获得解脱,或者是能够迈向成佛,它是一个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应该要去实践的,而不是只是一个答案,不是一个密意而已;因为密意或答案,它不会让人家成佛。就像我们 导师,早上我们听《金刚经宗通》,我们 导师说:『明心就是知道真心在哪里啊?是什么啊?』他刚开始觉得那没有什么,可是为什么会发起后面的种种的智慧呢?因为我们 导师具足了菩萨性嘛!因为具足了菩萨性,所以说之前就已经广行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等的这些该做的事情。所以表示说,我们 导师那个底下的五层楼地基打得很稳固喔!不是没有地基了;如果没有底下的地基,他不会有第六层楼的风光明媚,所以一定是有底下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波罗蜜,能够具足了去修集福德功德以后,他就能够发起他的智慧光明。所以这个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喔!绝对不是空中楼阁。

所以这里,他(刘灿梁)说:『叫你出世间法证如来藏才是正见』,这就是偏向一边。所以说世间,如果只谈世间或说所证的内容,只有在世间法上面,那是偏一边,是邪见,所以说『邪见是世间』。可是如果说只偏向另外一个极端,说:『我只要证如来藏就好了,我其他都不用做』,这个也是邪见,这个一样是落到世间喔!表示他对于世间的正见,他不如实知。绝对不会有一个解脱的圣者,或者一个大乘菩萨的实证者,他竟然对于世间的正见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那表示他没有智慧。他没有智慧,不可能一个圣者,或一个贤人,他竟然对于世间是怎样叫作正确?他都不知道。如果连世间的正见都不知道,表示这个人是在世间里面比一般人都还要差劲的;不可能说一个比世间人一般人都差劲的人,竟然可以是贤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刘灿梁的错误就是落到另外一边,他只强调『如来藏是什么』,可是他连如来藏是什么?还是错误。为什么?他连下面最基础的世间的正见,他也没有具足,所以这就是他的错误。

我们翻过来看第六页。他说:『世间法就是有为法,就是有所得法;出世间法就是无为法,就是胜义谛,就是如来藏;世间法是俗谛』。

这个刘灿梁(梁)很喜欢用很多名相,而且他常常有很多错误的名相,所以我们有时候为了要破斥他的一个错误的说法,就讲很多法来厘清,厘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上出世间法,不能说它就是一个无为法而已,不能只是这样说。因为很多在实证上面的一些密意,事实上这个密意的范围,他是很广的,;而且这个密意通常,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可以一下就看出来,这个人有没有断我见?有时候,我们那时候刚开始来弘法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大能够接受,特别我们 导师常常拈提诸方大师的时候,一句话就拈提说:『这个人没断我见!他没有证如来藏!』一句话就决定了。很多人很不服气,他们说:『你们又没有把人家的全部著作都看完,为什么你可以这样来决定?来判断说:「他没有悟,他没有断我见」呢?』一些人就会产生疑惑。事实上,不管是断我见,或是大乘的明心见性的实证,它有些实证的内涵;这个实证的内涵,事实上它引生很多很多的智慧;可是这个智慧,如果没有实证,他是不知道;而且它到底有多大的范围,一般人也不知道;只要他没有实证,他是不知道。就像我们喝水,譬如说我刚才喝了一杯水,可以我刚喝了一杯水我说那是绿茶,很多人可能说:『嗯!因为我喝过,所以我大概有什么样的概念』,对不对?可是我那一杯大家就不知道,对不对?他中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喔!所以在实证的层面来说,这种断我见它也是一样有很多的密意,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乃至证如来藏也是一样的。就是说有时候我们在教学,有人来小参,我们才发现说:某某人对我们 导师的某些书籍或是某些说法他产生疑惑,或产生误解,而且那种错误是一种不同的,就跟我们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说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因为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错误,我们说:『你说的跟我们认知不同!』我们就会更正他,更正他!我们才发现说,『原来会有那么多的错误』。同样的,从这样一句话事实上我们常常就可以发现说,一些人他就是没有断我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他是真正实证如来藏的话,他绝对不会只能看到一个法,也就是绝对不会只看到如来藏而已,他会看到什么东西?他会看到如来藏跟七转识不太一样,他一定会发现这个。而且发现祂是体性上截然不同的,他一定可以发现这两种法。简单说就是这样子:一个是属于如来藏,一个是属于五阴十八界的。他会发现说:『这个是两种类型不同的法』,他绝对会这样发现。所以一定会具有两种类型,而且这两种类型就能够涵盖所有的法。而不会说:『我只看到五阴十八界这个』,或者『我只看到如来藏这个』,不会这样子,他一定两个都看见,两个都看见才是看见嘛!就像我看到这个讲义,看到这边,那一定是我也同时看到桌面嘛!如果我只看到桌面,而没看到讲义在桌面的话,那表示没有这个纸才对,没有这个讲义才对啊!可是既然我在桌面上看到了讲义,表示我同时看到了讲义又看到桌面。如果我只看到讲义在这里,就说没有桌子,那一定错误嘛!对不对?因为很明显,因为这个纸张是不可能悬空浮著嘛!实证就是类似这样子,他可以对很多的内容能够了解。所以如果有人说:『唉呀!这里就是一张纸,没有别的啦!』我一定会说:『那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一定要有桌子,对不对?如果有人说:『这个就是只有桌子』,我说:『不会呀,因为我有看到纸啊!』因为我一定是看一个完整的,才是真正看到嘛!我绝对不会只看到一个。同样的,实证如来藏也是这样子,他一定会同时看到说:『如来藏祂的存在,而且同时看到五阴十八界跟祂截然不同。』他一定会同时看到的,而且他一定会看到说:『既然这两个法不一样,可是祂又同时同处在一起,表示他们之间一定有关系。』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在一起?对不对?就像说这个桌子跟这个纸张,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在一起呢?那应该这个纸张可以悬空浮著啊!可是它明明在一起,那表示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有关系喔!而且那个关系很密切喔!对不对?可是没有实证的人呢,他就很抽象,他就不知道说:『他们到底什么关系?』对不对?事实上就是这样子。

所以出世间法,事实上它不是只有无为法,一定还会有什么?还会有『有为法』;如果我说只有无为法,我们昨天孙老师也有说过啊,六种无为,它是怎么样?它也是八识心王跟五十一心所法跟色法,还有心不相应行法等等,种种的法去显现出来的啊!那有没有『有为法』?(有)有!需要有『有为法』嘛!如果没有有为法,那我们还需要修行吗?(不需要)就不需要修行了嘛!对不对?所以一定需要有两种类型的法嘛!所以说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为什么这么肯定来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没有断我见?因为我们刚刚说,如果实证如来藏就可以发现:如来藏跟五阴十八界祂是截然不同的那种特性,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会产生断我见的功德。这个怎么说呢?因为五阴十八界是谁?五阴十八界就是我们哪!我们自己,对不对?我们自己就是五阴十八界,结果我们发现说,五阴十八界跟如来藏竟然截然不同欸!那时候就可以发现怎么样?原来自己就是五阴十八界,自己就是生灭、变异、虚幻的,而断我见了。所以我们在说,如来藏跟五阴十八界是截然不同的,也隐含了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对于自己的存在是有虚幻感的,为什么?因为觉得这五阴十八界,它就是一直生灭变异,好虚幻;而且这种虚幻感是你不会忘记的喔!就像说我今天看到这张纸,这个讲义在桌上,『唉!我看到,我就不会忘记呀!』当然因为这是比较不重要啦。如果是很重要,像这种断我见,体会很深,那怎么忘记?那就是自己呀!自己从小活到大,多么看重自己,结果你找到如来藏的时候,发现原来五蕴十八界的自己,跟如来藏怎么那么不一样,就发现说原来自己是假的。就是这么直接,因为这么直接,所以那个我见就断掉了。一定会发现自己的那种虚妄性,而我见断掉;那我见断掉,就发现五阴十八界这个法,他就是长那个样子,如来藏是长那个样子,就两种法就分开了,就跟佛法的体系完全相应了。所以在读经典的时候,就会知道如果读到什么部分,就应该要对应那个部分;佛如果是怎么讲就该怎么样对应,自然会对应啊!

可是如果是佛学研究者,他一定会怎么样?不会对应,他常常会对应错,东拉西扯,为什么?因为他只看文字啊!他不是体验来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常常跟大家说要体验,乃至于有些人说:『我证得如来藏啦!』我们说:『你体验不够!』为什么?因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问:『那什么是如来藏啊?』不能通过,表示他对于如来藏的体验是不足的。所以体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跟我们实证的内涵是相关的。

所以要能够出世间,他所要能够修学的、修习的,绝对不会是无为法而已,他一定在有为法上面,他要去努力,然后让自己有为的部分,原来是有漏的,然后慢慢发起无漏的功德,慢慢也会了解那什么是无为。所以是有为的法跟无为的法,也有有为有漏跟有为无漏的法,然后慢慢对于法的了解越来越多,就可以迈向解脱,而绝对不会只有一个无为法而已。

而且这个圣谛也是一样。圣谛,譬如说苦圣谛,苦圣谛也是要看到世间的苦,绝对不会说:『我只是看到出世间如来藏,这样就叫苦圣谛』,因为如来藏无苦啊!为什么会有苦圣谛?因为看到世间的种种苦嘛!对不对?所以有没有世间?(有)也有世间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凡夫或是二乘人,或是诸佛菩萨,祂也跟我们一样面临同样的世界--三界的世间,可是祂就可以解脱啊!为什么凡夫众生不能解脱?就是智慧不一样嘛!可是虽然智慧不一样,可是他所面对的法界的这个现象界是一样的,对不对?绝对不会说,声闻圣者或是大乘的菩萨行者证了之后,他就跟世间隔离起来,他就只剩无为法,他就绝对不会这样子嘛!所以说一定是怎么样?一定会涵盖了世间跟出世间,这样子才是真正我们说能够出离世间,能够解脱世间的一个出世间法。

他(刘灿梁)说:『出世间法就是如来藏』。那如果说出世间法就是如来藏,那到底谁解脱啊?因为如来藏本来就解脱,祂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出世间法,对于如来藏来说,祂不需要其他的法,为什么?因为对祂来说都没有影响嘛!因为祂离见闻觉知,祂根本不在乎任何事情。可是谁在乎?我们在乎嘛!我们是什么?五阴十八界--我们在乎啊!所以不能说:『出世间法就是如来藏』,那我们算是么?我们要求取解脱的,我们要修习出世间法的,所以绝对不会只是如来藏而已。

然后他(刘灿梁)说:『世间法是俗谛』。这样说有对也有错的地方。对的地方,没有错,世间法是俗谛。可是到底世间法的边界,它的范围到底到哪里去呢?前面他说:『做好人做好事是世间法』,可是难道只有这样是世间法吗?事实上不是这样;事实上俗谛是什么?它是一个谛实之理啊!因为它是谛嘛!表示它是一个真理。好人好事,做好人做好事当然是好啊!可是它是不是一定是真理?不一定哦!我们前几天不是听我们 导师说,他刚开始不是也是要做好人,他有没有做成功?(没有)没有做成功嘛!因为他也想要做好人啊!『唉呀!每个人,某某善知识说的法对不对?』『啊,对!』『说的好不好?』『啊,好!』结果怎么样?人家都对,都好;可是你的跟人家不一样,那怎么办?那就是自己错啊!可是自己没有错啊!那怎么办?没办法,做不了好人。所以说世间法也不是这样。所以所谓的俗谛是在讲二乘他所证的部分。二乘人他就是观察世间一切法,它的所有的内涵,总归一句话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再把它作分类,就是五阴十八界;或者是用另外一种缘觉他们的分法,就是十二因缘,来把一切法把它作分类。然后他就可以观察到,五阴十八界它的内容是怎么样?它的法性是如何?结果他就可以一一去确认说:五蕴十八界的内容,它确实是一一界,它的内容是什么样?它的范围在哪里?而能够由于一一去确定它的内涵,所以就可以知道它的谛实之理。怎么样的谛实之理?它就是生灭嘛!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现象。所以对于声闻人来说,他的解脱是怎么样?他认为说,既然有生就必灭。所以他认为说,那既然有生必灭,我一定可以获得解脱喔!为什么?因为把诸法灭除之后,他就入无余涅槃,因为有一个本际存在呀!所以说他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他就说:『我就可以怎么样呢?依于把蕴处界都灭除之后,我就可以解脱。』这是他的谛实之理,这个就是俗谛啊!所以俗谛是从蕴处界的角度,从五阴十八界的角度,从五阴十八界的体性里面发现,他既然是生灭法,所以我可以把生灭法都把它灭掉,所以他是看到世间的边际,整个的范围,然后他可以把它灭掉。因为这样子,它叫作世俗谛。

那真谛呢?真谛就不一样,真谛是大乘法。大乘法是从实证如来藏,发现五阴十八界它是属于世俗的部分,因为是跟众生同见的,所以是世俗;也是跟二乘人同见的,所以是世俗。可是还有一个真实的法如来藏,是他独自所亲证的,这独自所亲证的部分,而不共于其它凡夫二乘,所以祂是真实;是真实是超越所有的生灭法,因为生灭法不够真实。譬如我们看到的色法,觉得它很真实,我们可以触摸到它,而且你看它有坚硬性、坚固性,我们感觉到这样。可是现在科学比较进步,大家都知道,我们觉得真实坚固的这些色法,其实不坚固,对不对?像我们学物理学就知道:事实上,它是很多的什么分子原子在那边堆积起来的,所以它本身是在动的,所以有些人学了物理学,『啊!竟然这个东西,每个东西在动,可是什么都看不到』。可是佛陀就依于祂的实证,祂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祂就可以直接说这个是生灭法。所以佛法它是谛实之理喔!可是如来藏这个法,就不像这样子,祂不是许多其他的法去把祂堆积起来的,所以祂才是坚固的,因为祂的体性才会跟五阴十八界截然不同啊!能够实证如来藏,而能够把如来藏的体性跟其他的法区分出来,他所实证的部分就叫作真谛。因为那是真实而永远不会改变,这就叫真谛。可是这个真谛会不会离开俗谛?不会的。因为真谛一定会怎样?发现真谛跟俗谛是截然不同的,这个真谛是不生不灭的法,这个如来藏一定跟五阴十八界这种法,祂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实证如来藏的人一定会同时实证俗谛,为什么?因为他也跟众生一样同时看到这个现象界,所以是不是实证真谛的人也会涵盖俗谛的智慧呢?一定会嘛!对不对?这样子才是完整的,对佛法的这个体系才是真正完整的认识。

所以他(刘灿梁)接著说:『相上说,老是在相上说打转,在世间法打转,在有为法打转,那个是邪见。』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就像声闻人,二乘的声闻人,他是不是一直在有为法上面打转?他就是在有为法上面打转,在生灭法上面打转哪!有为(孙老师有说嘛),有为是什么?就代表它是生灭法,本无后有的法,所有的五蕴十八界都是本无后有啊!所以声闻人有没有在生灭法上打转?(有)有!而且他打转的非常的精细,能够把它彻底的了解:原来有为法它的边际范围就是这样子,它的特性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他就这样能够出世间喔!可是二乘人的解脱的世俗谛,难道是邪见吗?不可能是嘛!如果他是邪见,他怎么能够解脱?因为前面六祖说『正见名出世』嘛!阿罗汉就解脱,他是不是有出世?他有出世啊!他有出世,怎么会是邪见呢?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刘灿梁对于出世间他是不如实知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不如实知呢?因为他没有断我见。他为什么没有断我见?因为他连什么是如来藏也搞不清楚。所以他就把《六祖坛经》里面的某些话就拿来,兜一兜,拼一拼,凑一凑。这些名相就是因为牵涉到实证的部分,所以有些人就会迷糊了。可是也不能责怪,我们 导师常常说:『学人没有什么过失』,是谁有过失?大师有过失。我们要教人家要怎样,要实证了才能教人家嘛!不能说我们没有实证就去教人家,那是不是误人子弟?那就是误人子弟呀!而且那是怎么样?以盲引盲啊!所以说学人没有过失,我们常常说学人真的是没有过失,是大师有过失。这就是要教人家,要自己真是有那个体验,才能够教人家。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就不应该随意去教导人家,那是会害人家的法身慧命的,会断丧人家的法身慧命。

所以他(刘灿梁)说:『正见不离第一义如来藏,如来藏出世间法』。

所以我们说:正见它所涵盖的范围,它不是只有如来藏而已。我们都知道有四悉檀,有四种悉檀,有四种普遍要布施给众生的啊!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还有第一义悉檀,是不是有四悉檀?有四悉檀。可是如果只谈第一义,那少掉四分之三;少掉四分之三,那就不是完整的佛法啦!所以正见不是只有第一义的如来藏,它会包含世界悉檀。什么叫世界悉檀?就是知道世间到底有多广大,你要知道有所谓的六道轮回,对不对?有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一定要知道六道。而且不只是知道六道而已,如果要详细还要知道解脱的时候,就要再把天分析出来,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样才能够对于世界悉檀能够有所了解。才知道我要解脱,我应该怎样出离三界嘛!所以世界悉檀就是这样子,不能没有世界悉檀。如果可以看到这样的世界悉檀之后,那要怎么样?要再为人悉檀,碰到什么样的人,要先跟他说,譬如说,有些人心性恶劣,要怎么样?先跟他讲:『你持守五戒,好好做人吧!』,先保得人身吧,先救他当人。他能够当人了,再跟他说:『你可以升天,本质不错喔!』对不对?孝养父母,做很多善事,或者他谨守分寸,『你这人很有善根,好好努力吧!可以升天,行十善。』如果这个他也懂,那就可以怎样?跟他讲解脱:『你怎样出离,怎样修禅定,你可以速出三界。』可以提升他的境界。就要这样子,为人悉檀就要这样子来接引众生。如果他能够知道,能够愿意迈向解脱,就跟他讲:『唉!有四圣谛,有声闻法』,他要是能够接受,还要跟他讲缘觉法;如果根基更好,还要跟他讲大乘法,为人悉檀哪!然后还有对治,看这个人的心性怎么样?针对他的问题解决,对治悉檀,这样的话才是完整的正见嘛!所以正见绝对不会只有第一义,正见一定会包含四种悉檀,这样才是完整的佛法。所以完整的正见一定是有它的广泛的层面,而不是一个很狭隘的地方。

所以从这几天,各位这样听起来,有没有归纳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刘灿梁他是怎样?他就把佛法,把它窄化,窄化到就只有如来藏,除了这个之外统统都没有,统统都不用,这就是他的问题喔!可是这个问题过失大不大?(大)非常的,他让人家眼光好狭隘,而不能看到很广大的修学佛法的层面,这就是他很严重的一个过失。

那接下来说,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面有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也就是说,六祖他在谈这些法的时候,事实上他有很多的善巧方便,而且有他当时在论述的时候的一些背景。而且古代的时候,文字要印刷它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以前开示的时候,都很简略;可是因为很简略,就没把很多它背后的道理详细把它说出来,可是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误会了。有邪见的人就会怎样?就误解里面的意思。事实上前面说,『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接著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事实上就是显示说,六祖他对于出世间或是世间,他在说他的见地;可是他的见地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两句话来显示他的见地,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可是不可以把这两句分得太开了,然后把它说,『一旦证得如来藏』刘灿梁说『如来藏本身哪有正跟邪?寻找如来藏的手段过程,偏离的就叫邪,对的就叫正,一旦找到了,哪有正跟邪?,祂本性就是空。』他是这样说。

可是我们说:如来藏祂不管正邪啊。事实上不是说,『一旦找到了,哪有正跟邪』,不是这样子!不管你有没有找到,都一样。事实上,六祖的意思是这样子,你有找到没有找到,都不管,如来藏对于正跟邪,祂都不管。可是祂的不管,不是刘灿梁说的都不管。

他是说:『菩提性宛然』,也就是说,如来藏虽然离见闻觉知,可是祂的离见闻觉知不是完全没有分别喔!祂的分别性就是祂的菩提性,是宛然的,很分明显示的。分明显示什么?解脱跟不解脱喔!它是连贯起来的。我们所说的要实证的内容--如来藏,祂虽然是『邪正尽打却』,祂不管这个,可是祂不管这个不是祂不分别喔!而是祂的菩提之性很清楚的分明,你如果说,你在五阴十八界上面所修的智慧可以解脱,就是要让你解脱。可是如果说在五阴十八界的我们自己,所实证的智慧是错误的,不能解脱,就不能解脱。而且这样子显现出来祂这种菩提之性很清楚分明,他是指这个意思喔!而不是像刘灿梁这样把祂分开,『如来藏不分正邪』然后呢,『如来藏的体性清清净净的』,所以都无关了,都跟修行无关了;只要证得如来藏,什么都无所谓了,变成是这样。跟六组他所要说的原来的意思,完全相反。六祖的意思是说『正见』,它是叫做『出世间』,它能够让人家出离世间,能够解脱嘛!那『邪见』呢,不能解脱,只能在三界里面流转,所以叫『世间』。它为什么会这样子?就是因为有如来藏,祂是『邪正尽打却』,表示显示祂的体性是这样子。可是祂这种体性,不是说祂没有分别喔!祂还是有分别的,他的分别性是什么?就是祂的菩提之性,菩提之性怎样?是很宛然的。就是说,如果你这样造作,该沦堕地狱就沦堕了;如果该到饿鬼道,就到饿鬼道去;该到畜生道去,就到畜生道去;如果该到三善道去,就到三善道;如果是可以获得实证,声闻果的实证,或者大乘菩萨的实证,祂也会聚集因缘,让我们实证的,这样子就是『菩提性宛然』。所以有没有分别善恶啊?有分别善恶嘛。所以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六祖坛经》的意思。所以『菩提性宛然』可不是刘灿梁所说的『如来藏的体性,就是如此清清净净的』,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宛然的意思,就是清楚明白的显示的意思,而不是在说清清净净的。所以说刘灿梁他常常会从字面上去扭曲它的意思,这个扭曲的就是断章取义,或是断句取义,让《六祖坛经》的意思,有时候六祖他方便说,或是原来它是连贯起来的意涵,全部被扭曲了,所以说这是他的过失呀!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刘灿梁讲课《六祖坛经》〈疑问第三〉的部分。坛经内文:【弟子(韦刺史)问:『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曰:「朕一生造寺度众、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这个是大家常常听到的一个典故。梁武帝他一生造寺啊,然后设斋,布施给这些僧众,这样有什么功德?刘灿梁怎么说呢?他说:『为什么没有功德?我没搞清楚』他说『造寺、度僧、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设斋全做了,怎么会没有功德?』他帮梁武帝用这样来诠释,来帮他诠释他的意思。可是事实上梁武帝并没有法施,也没有无畏施啊!所以表示刘灿梁,他不大了解梁武帝说:『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上梁武帝并没有无畏施跟法施,怎么说呢?因为他实际上只有造寺供养僧,还有布施设斋,他没有作法布施啊!法布施是什么意思呢?真正有一个解脱的法,可以布施给人家,然后可以让人家至少解脱,至少能够迈向声闻的初果去。如果没有真的证得初果,至少是初果向,表示那个方向是正确,表示那个人有实证,那才能够说他有法布施啊!或者住于大乘法,他能够把正确的义理把它讲出来,这样子才是法施嘛!梁武帝并没有这样的功德。所以他才会问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他不能分清楚。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刘灿梁也不了解这个,所以他认为说:『他有法施』,替梁武帝表达出来说『他有作法施,有作无畏施』啦,事实上不是这样子。那无畏施呢?无畏施事实上它涵盖让众生无畏,那就是无畏施。譬如我们通常说,素食可以算是无畏施,或者说让众生能够无畏于世间的种种的威胁,这也是无畏施。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他对于所谓的法施跟无畏施,他也是不了解的。

那接著他(刘灿梁)说:『他忘了功德是在法身中,心上修,法身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因为种子才具有什么性?功能的体性也叫功能的德性,简称功德性。』

因为接著六祖又说:『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他就用这种方式来说。可是六祖的意思,跟刘灿梁的意思又不一样。六祖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有所谓的五欲的功德受用,或者是我们能够因为造作种种的功德的事业,可是让我们在六道里面业道提升,或者是获得解脱的功德,这都是如来藏的功德性;可是这如来藏的功德性,不是只有如来藏祂本身能够做到的,祂要由五阴十八界的自己去造作,这样搭配起来,他是这个意思喔!

可是刘灿梁他的意思是说:『功德是在法身中,心上修』。所以他的意思就有点误会六祖的意思,因为他说:『他忘了功德是在法身中心上修』啊!表示他认为说:法身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祂是种子的现行,那个就是变成是法身的功德性;可是这样子是错误的。因为现行的就是在五阴十八界,可是现行的这个部分,不是如来藏的本身,也不是法身的本身喔!所以我们要很注意它中间的细节,就是说,我们说悟是直接对于如来藏的了知,而不是透过五阴十八界来对祂的了知,那样子不是真正的悟,而是第二月。所以我们要区别这两个:一个是对于如来藏的亲证,一个是透过五阴十八界才说:『唉!五阴十八界后面有如来藏』,这样子的话,就不是真正的亲证。所以说这个中间就有所谓的第一月跟第二月的差别。第二月不是真正的证悟,一定要是第一月的亲证,那个才是真正的亲证如来藏。


浏览量 1038次

目录《坛经辩讹》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