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接下来继续说,刘灿梁请老子讲的这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释迦牟尼佛花了四十九年帮他解释,这句话就是一贯道的心态,因为一贯道认为,道家、儒家、佛教,都是他们的无极老母出生出去的,由无极老母出生。所以呢,他认为说,他们的无极老母是最高的,所以对于佛讲的这一句,佛讲经讲了四十九年,弘法弘了四十九年,他认为只是在讲如来藏,用阿含来讲,用般若来讲,用方广唯识来讲,可是老子竟然一句话,就可以把它讲完,表示老子的智慧超越佛,这个就是一贯道的心态,一贯道的心态,他根本不知道,佛的智慧在哪里。
那么接下来,刘灿梁自已说:【如来藏空性如果讲了让你很清楚的话,就不是如来藏,祂背语言文字,名可名非常名,能够给你安一个名字,绝对不是空性,绝对不是,是无常。】没有错,如来藏本身是离言道断的,不与语言文字相应的,这是证悟者呢,证悟者自己,就像导师在讲经里面说,证悟者在跟行家互动的时候,其实所说的文字,都不是代表如来藏,都是因为以他证悟的,所证的内容,所证的部分,在跟行家表示说,我证的跟你证的一不一样,是在这里,但是呢,如来说,以证悟者而言,以家里人而言,我们不要说跟外面的人家里人而言,假设说,哪一天你到禅三去接受堪验,你就非得把如来藏说清楚不可,祂是可以说得非常清楚的,你得要清清楚楚的,把你所证的哪一个是如来藏,说得很清楚,而不是说你离开语言文字,你口说手呈就算了,不是,你得要用你的智慧,用你实证的,真正实证到如来藏是什么,而且说的那个文字呢,跟你证的内容,是不能有偏差的,要很直接的说得清楚,说不清楚,那我们认为说,那你找到肯定不是如来藏。
因为禅宗祖师里面,因为跟学人互动多,有的人看禅宗的公案看多啦,就依样画葫芦,那依样画葫芦,他也说他离开语言文字,可是却什么,指向他自己的见闻觉知心,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这个差别智的,如来没有种智的菩萨来堪验,那肯定是天下狐狸一大堆。都说开悟,依样画葫芦,统统说这个就是公案,所以呢,刘灿梁就其中之一,他说:【给你一个名字的绝对不是空性】开悟找到的是如来藏,是心,是证悟到这个心,第八识心的所在,你要说出这个心是如何,要说得出来,而不是说,你在开悟的时候是说空性,所以从这句话也可以证明,刘灿梁根本就没有开悟,根本没有找到如来藏,他的所谓的开悟,其实就是想像中的空性,我们上一次《坛经辩讹》已经讲清楚了,接下来也会有一个例子证明,证明他其实就是六识论,刘灿梁就是六识论者,他完完全彻彻底底是被印顺所误导的。
所以我们说,你如果是佛弟子,是佛弟子,最基础的就是,要对三宝有那个信,对佛所说的要有那个信,不会去推崇一个儒家道家,或是一贯道的谁,说他是厉害的。释迦牟尼佛讲四十九年,佛讲四十九年,也不是只是在讲说哪个如来藏,因为对于佛而言,祂要教导让一切佛子,信根能够具足,信根具足以后要有实证,实证以后要更增强,由信根长为信力,能够心量广大,发起大愿,行菩萨行,接著实证如来藏。实证如来藏以后呢,还要怎么样教导菩萨,能够从三贤位进入十地,这些内容就牵涉到一切种智的讲解,修学,这非常多,这怎么会只有说,只在讲一个如来藏,是不是,般若,方广,唯识,这些内容都不是在讲说,佛还要去花这么多时间,讲一个不必用语言文字的,跟语言文字不相应的如来藏,这完全是在谤佛,完全是以外道的心量,推崇世间凡夫来诽谤人间世尊,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具足三归依,他的信不具足,他对于三宝的恭敬供养,这个信还不够,相当于说,他什么时候,能正式的脱离一贯道,正式三归依,才开始在长养信根而已,可以这么讲,当然这个部分,这一世能不能作得到,我们是不知道,这一世能作得到,我们就赞叹他,我们也会帮助他。
因为导师曾经说过,只要他能,他愿意改过,把他的错误修正,正式的正受三皈,正受菩萨戒,愿意来修学真正什么是佛的正法,愿意来培值这些福德资粮,次第而走,导师都愿意协助他,他跟我们讲了好几次呢,他从来不会说不要理他,这个人是外道,他没有,他要我们说,这样的人将来如果怎么样的时候,我们要帮他,你看这个导师多慈悲,因为他是菩萨嘛,所以我们说刘灿梁这样的一个身口意行,他是对众而说的,对他的学员说的,他的学员,我们听他的这个碟片,学员还笑得哈哈笑呢,应该是要抗议,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子说佛呢?应该要举手抗议对不对,因为跟他学的人,也认为他们是要学大乘法,那怎么可以任由一个讲课的老师,这样来诽谤世尊呢,来在推崇一个世间凡夫,来贬低世尊呢,我们是不能忍受的,大家可以忍受吗?(不能)对啊,所以我们说,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没有具足三归依,没有具足佛教中的三归依,信根不具才会这么做。
第二点没有具足三归依,信根不具还会怎么样呢,不知盗法之严重过失及可耻之处,未断我见故,颠倒引用经文误导学人。他想盗法,却不知道盗法的可耻,他自已没有断我见,他说他要讲佛经,又随便引用佛经来误导学人,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没有具足三皈,信根不具,我们来看看他所说的,是不是呈现这样的一个事实,【刘灿梁讲《六祖坛经》<顿悟品第八>:『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前面这一句是《六祖坛经》里面的论文,后面是刘灿梁解说的,刘灿梁说:【你就到曹溪听听,六祖跟你说了些什么,你统统记下来,不要忘了把录音机带去,听完后回来告诉我,可是志诚很可恶,后来有没有回来,没回来,这种弟子收了何用,所以神秀没有开悟,志诚要负很多责任,他居然没回来,欺师灭祖,这不可以,这样不行。】这句话呈现了什么事,这句话呈现了,刘灿梁本身就是盗法的,他鼓励盗法,他鼓励你去盗法,所以当初,他我跟我们蔡老师说,我新竹的道亲,我都介绍到你们那儿去听课,就是盗法的,这就是去盗法的,后来因为有人觉得不对以后忏悔,然后把那个,他一贯道的这个实情写出来了,要弥补过失,因为不能盗法,盗法过失很严重。
所以呢,你看他的这个心态,他竟然在责怪志诚,志诚他才是对的,他虽然说神秀派他去,听看六祖说什么,可是被发现以后,他也马上说,而且他还有什么,归依六祖座下,对不对,之后被发现以后,马上就是说,那我依你来修学,马上就修正他的心态,所以志诚的心态是好的,正确的,只是因为神秀派他去,他只好来了,因为志诚他本身是利根的人,利根的人马上能懂得对错,马上懂得这样不对,所以他悟了以后,怎么可能还会回去,去跟神秀说,我告诉你,我的六祖是讲什么法,因为他的心态,不是刘灿梁的心态,对不对?刘灿梁的心态就是盗法的心态,反而来责怪志诚,所以我们说,这就是盗法的证明证据。他竟然说,没有把法盗回去,就是欺师灭祖,这也是告诉大家,一贯道一向就是欺师灭祖,一贯道一向是盗法回来以后,就要否定对方,所以呢,你看一贯道的背景源头,是净土法门,对不对?竟然一直否定净土法门,这不就是欺师灭祖吗,所以他在这里说,这种弟子收了何用,也就是今天从刘灿梁学习以后,回归正法修学的人,是不可能再回去告诉刘灿梁说,我告诉你我已经悟了,我告诉你什么叫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他也不可能期待说,今天回归正法修学的人,哪一天会回去告诉他说,你原来悟的是错的,这样才对,不会这样跟他讲,因为已经是具足三皈,信根具足,已经进入这个住位,住于空性位了,已经断我见,已经不会忘恩负义,不会来忘记导师给他这样的恩。
可是对于刘灿梁,接引他进入正法的恩,也会记得,怎样来报恩呢,不断的告诉他,你要赶快回头,你要停止来破坏正法,你不要再去诽谤三宝,会这么做,会持续的去挽救被他误导的人,用这样来报恩,所以回归正法修学的人,绝对不会像这样说,将来在正法中,修学开悟以后,回去还跟刘灿梁说,我告诉你什么叫开悟,不会这么做的,所以你看,他竟然把盗法的证据留下来,这个我们并没有去,等于说是好像是误会他,没有,他说【你们证了以后怎么办,你们原来跟过哪个师父,回去跟他讲一讲,尤其是《如来藏经》回去给他们讲一讲,他不听,那是他的事,要不然我告诉你『汝师堕覆,汝亦堕』《维摩诘所说经》你的师父堕到哪里去,你就跟著堕。】他这句话其实是误用经典,曲解经典,因为经典这一句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刘灿梁在这里讲说,悟了以后呢,你的师父就去告诉他,如来藏是什么什么,那这样的话还得了啊,这个就是把佛所说的,不可以随便于不信者前,外道前说如来藏,佛所遮止的事情,可是刘灿梁却鼓励他们做,你看,所以这个告诉我们说,他基本上对佛是不恭敬的,不信佛的,他对佛不相信的,不相信佛教导佛弟子,不可以随便在不信者面前,要挑这个经的过失者以及外道前来说如来藏的,不可以说的,可是他却不管,他把这个证据留下来,为什么他不管,因为他是一贯道的信徒,他不是佛弟子,他没有具足三皈,信根不具,他最后所说的,如果你没有讲的话,你的师父堕哪儿,你就堕,你就跟著堕。意思是说,你师父堕于那个意识心,那你就跟著堕于意识心,不是这样啦,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回来看看,下一个,我们回来看看,经典真正的意思是什么,经文的意思是说,《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说:【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他这个刘灿梁,引用这一句话,你没有去跟你原来跟的师父讲,你的师父堕哪儿,你就跟著堕,对不对?可是这个《维摩诘经》的这句话,不是他所说的意思喔,我们跟大家说明一下,《维摩诘所说经》这是因为,维摩诘大士示现生病,示现生病了以后呢,佛就告诉祂座下这些大阿罗汉菩萨啊去探病,去探病啊,那没有人敢去。没有人敢去,为什么没有人敢去呢,每个人就说出他的原因,其中须菩提就讲到说,为什么我不敢去,因为维摩诘大士跟他说,须菩提,【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说你如果不见佛,不闻法,什么情况不见佛,不闻法,眼睛闭起来吗,耳朵遮起来吗,不是,维摩诘大士是要跟他们讲,这个如来藏的法,你要能够懂如来藏的法,你才能跟我做什么,也就是说,导师有讲,菩萨经常会来勾,有刺这些阿罗汉果的这些人,勾引他,刺激他,要怎么样,要去思惟著佛的这个所说的一些甚深的法,不要停在你自己解脱的境界中,对不对?
所以维摩诘大士,那个《维摩诘经》里面,其实这些地方,就是他们每人都说过,他曾经跟他有什么一段啦,结果他们自己都没有办法回应,所以不敢去看病,这句话就是须菩提在讲说,维摩诘大士跟我说,若须菩提我不见佛,不闻法,我怎么可能不见佛,不闻法呢,当然这是以如来藏而说,如来藏无眼耳鼻舌身意,那如何见佛,如何闻法,然后就说,彼外道六师,当然后面这边讲的外道六师,是谁谁谁谁谁,我们就不用念他【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随,汝亦随堕,乃可取食】意思说,当时须菩提在托钵的时候,托钵的时候有人布施了,结果碰到维摩诘大士说,结果他跟他讲,你要这样子,你才能够吃这些食物,这下糟糕了,他听不懂他说的话,说你要不见佛,不闻法,他说那些外道六师呢是你的老师,为什么,因为外道六师出家了,明明是外道,怎么会出家呢,说那外道六师的随处,你能够随于他的堕处,那你才可以吃你这一钵饭,到底什么道理,这个意思就说,维摩诘大士,他是以实证如来藏来看,外道六师也有如来藏,不是吗,外道六师的如来藏,有没有跟三界系缚在一起,外道六师的如来藏,是不是本来解脱,本来解脱就是出家,不是吗,本来解脱的法就是出三界家,对不对,出了三界家不就出家吗,所以维摩诘大士是在说,这些六师外道他的如来藏,在讲如来藏,他们外道六师的如来藏出家,如果你今天须菩提跟他们一样,你知道你自己的如来藏,也是出家,那他们六师外道,你跟他们一样,你的如来藏也出家,你也知道,你才可以吃你这钵饭,人家在讲这个。
结果呢,刘灿梁说什么,说你的师父堕在哪儿,你就跟著堕,那这样不是在毁谤维摩诘大士吗,人家维摩诘大士,是在跟须菩提说如来藏呢,我们现场大众也都出家了,我说的是什么,是说你的如来藏,你的如来藏本来就离三界家,本来就没有受三界系缚,所以这里说,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因为他们的如来藏出家,那外道六师的如来藏出家,你也知道你自己的如来藏也是出家,跟他们一样,那你就可以吃你这钵饭,这个才是经文的真义,他随便引用,随便就是说,你要回去跟你原来的师父说,不然的话,你就汝师随随,你必随堕,你看这只有外道才会这样做,不管人家经文的意思如何,只要一句话他想用就用了,这个真的就是我们导师说的,就是等于对佛经典的法,你随便说,就是谤佛,所以谤佛谤得最厉害的莫过于刘灿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具足三皈,对佛信根不够不具。
接下来我们说,他未断我见,未开悟,而未证言证,他不知道违犯大妄语,因为他没有具足三皈,没有断我见,那我们来看看,刘灿梁说佛法知识的时候,他这么说【我刚证语的时候,是入心七住菩萨,刚证得如来藏好高兴,那是入心七住菩萨,没有喔,可是会退转,佛讲有当下退转,有一世退转,有一劫退转,为什么会退转,你证如来藏好高兴,碰到一个恶知识,魔转世很厉害,你悟错了,那个不对,你搞错了,你可能想说他是大师父,那可能我错了,退了没有,马上退转,当下退转,当下开悟,当下退转,否认自己,你碰到恶知识,有没有听懂我意思,所以佛讲得很清楚啊,要如是住,你证悟还不够,至少要住心,七住菩萨,守住如来藏不退转叫如是住】
对于这一段话呢,我们倒是有一些话要说,从这一段里面呢,刘灿梁讲到,七住的入心跟住心,七住位的入心跟住心,大家有没有发现到,七住位的入心跟住心,他为什么会讲这些话,这个表示,他是有在认真看导师的书的,这个部分他看了导师的书以后,有认真看,所以他对于住位,有所谓的入心、住心、满心这一点,他倒是懂得用,这一点当然我们就说,那这样讲的话这是对,因为他读了导师的书,可是道理是什么,他却不会讲,因为他不会讲,那我们就藉这个机会跟你讲,你就获得利益,所以我们藉这个机会,跟你讲一下,七住位的入心住心的道理,那就要先讲到六住位,跟你有关系,六住位的入心住心满心,你懂得六住位的入心住心满心,懂得七住位的入心住心满心,你就会知道,刘灿梁根本,就还没有入住位,还在信位。
那他今天呢,语言文字上懂得说,这个是因为认真读导师的书,有拿去用,但只是可惜啦,可惜是什么,信根不具的关系,所以呢,他会去曲解佛的法,会谤佛,那这个部分只能说,我们希望他能够哪一天,一分善根生起,赶快转变,好,这个之余,我们再正说,我们所谓的六住位的入心、住心、满心,我们刚刚用了《菩萨璎珞本业经》来跟大家解说十信十住位对不对?信位菩萨住位菩萨,那么住位菩萨呢,刚刚我说要多求方便,对不对?才能够这个入空界,然后住空性位,那最重要的当然说,我怎么样能够入六住位呢,六住位最重要的就是断我见!你能够断我见,就是入于这个六住位,那我们前面有说,经典里面也有说,要多求方便,广多闻慧,多求方便,这个等于说,当你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时候,中间要熏习的,就是熏习断我见的这些道理,熏习相似般若的道理,你没有熏习什么是断我见,什么是属于苦集灭道的道理,你就不可能入六住心,初住位不是只有行布施而已,二住位也不是只有行菩萨戒的戒行而已,不是只有学菩萨戒的戒行而已,所以我们在大家的共修课程里面,就是不断的把这些,怎么样去让你知道四圣谛苦集灭道,让你知道十二因缘法,然后呢,要告诉你怎么样来知道,五蕴为什么是虚妄,为什么不真实,五蕴的我是假的,要断我见,就是要让大家能够赶快修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同时这些知见具足以后,能够赶快进入六住位,所以在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里面,同时要熏习这些四圣谛的道理,十二因缘法为什么流转,为什么还灭,为什么十因缘是十二因缘的根本,十因缘里面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是指入胎识,因为有这个入胎识,有这个十因缘所以才有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的这样一个流转,最后呢,你懂是这个道理以后,才能够还灭,才能够灭了无明,灭了这些名色六入触受这些后面的长养,就是这些都是要让你断我见,也就是说,真实法就是这个入胎识,这个五蕴的生灭,都是因为不知道生死之苦,不知道五蕴不是真实的,而有我见,不断的增长以后的我执,去造了很多的业,造什么,造成你说你会一直在生死之中,所以呢,你才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过程里面,你才愿意在这里,一方面累积福德,一方面修集这些正知正见,要求断我见嘛,所以在知道说,五蕴中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不是真实的,这个等于说,这个比较概括性的道理,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了解以后,经过知见的了解,听闻对不对,听闻熏习思惟就是趣向对不对,趣向断我见,接著呢,真正去修学,接近断我见,修学是什么,观察啊,观察我见的内容,观察五蕴的内容,观察什么时候,你从五蕴法来把它当作【我】,你确认自己,确实这个我见,确实是从五蕴而来,五蕴确实虚妄,这个色受想行识,你这样子去观察过后,自己确认,所以这一分我见你能断,你就入了六住位了,才入六住位。
接著呢,入了六住位以后,你又开始接著说,我要怎么样去知道四加行里面的能取空所取空,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断我见对于五蕴的虚妄,五蕴的不真实,这是一个什么,这是一个基础的轮廓而已,可是接下来,能取的空,所取的空到底是什么,你愿意去什么,理解,愿意去接受这些知见的内容,所以我们又有为大众,解说四加行,从四加行里面知道说,原来能取的这些心,应该说从所取开始,所取的这些六尘,都是自心所现。导师有说,自己玩自己,六尘都是如来藏,所藉祂所生的五根,然后呈现出来的,六识呢,又是由如来藏藉根尘相触所出生的,所以这个六尘,你不是真实去触,去取这些现象界的六尘,而是属于内相分六尘,那既然是内相分六尘,那就是表示什么,所取是空,不是真的去取外面的六尘,虽然说你能够了知六尘,你说明明有了知六尘,为什么叫所取空,这所取空的道理是说本来是自己家里的,本来是自己如来藏所现的,是无所得才叫空,空的意思不是说,没有见没有闻,有见但是我没见,有听没听不是这样叫空,空的意思是说,你有见到东西,你有取了这个色尘,得到这个色尘,获得这个色尘,才叫得,才叫你见到什么,可是当你最后发现到说,这六尘呢,原来是由如来藏,藉五根触五尘呈现出来的,本来就是如来藏里面自己的法,不是外面的法,这叫无所得对不对?无所得的法叫空,所以说所取空,原来所取的六尘,就是如来藏自心所现的内相分,那能取空是什么意思呢,你以为说这六识见闻觉知心,祂真的是能够,去作了这些种种了别,结果后来发现到说,原来这六识心也是如来藏藉根尘相触所现起的,也是自己家里的,如来藏家里的,如来藏家里的六识心,取如来藏家里自己的内相分,这个叫能取空所取空,也就是说断了我见以后,入了六住位以后,开始要理解这些道理,理解这些道理以后呢,最后去什么,去胜解,去观行,胜解观行以后,最后心中确定了,才能够成为六住满心,这样懂这个道理吗?
可是你为什么能够到达这里,就是因为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资粮,这些福德资粮,你不断来修集,你有信,不然你会讲说哪有,我明明见得很真实,为什么叫所取空呢,为什么说这个心是自己家里的法啊,你就不能接受啊,你不能接受说能取空啊,因为自己家里的,所以就无所得,空的意思就是无所得,我们不是讲说,导师也讲,你开悟了以后的如来藏,不是谁给你的,是本来就有的,所以无所得,这个意思啦,这个法本来就有,法本来就有,结果你发现到说,这个所能了知的这个六尘,是如来藏所现的内相分,所能取这内相分的六个识,也是如来藏藉根尘所现的,这六个识呢,离开这内相分就不存在,就不能存在,就不自在了,无所得,所以,以无所得,以这样的无所得来亲证能取空所取空,这个我见就断得彻底,六住满心,就是这一部分的我见也断了,这个是比较深细的,有的人说五蕴,色受想行识都不是真实的,他说这个部分他确认,可是能取空所取空,表示说,他还不是在六住满心住,这样知道吗?
可是我们看刘灿梁,他对于什么是我见,是不知道的,在他的讲课内容里面完完全全没有在告诉大众,什么是我见,你应该要修学什么法,我见的内容是什么,那这个识蕴呢,是哪些识,然后呢,识蕴是如何出生的,那受想行识又是什么,没有在跟学员讲这些断我见的内容了,他不能讲,表示他自己是没有断我见的,他没有办法去解说的,也没有告诉学员说,你开悟之前一定要先断我见,要先修集福德,因为跟他学的人,从来没有听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说,了解了六住的入心住心满心以后,接下来就是七住对不对,七住位的这个入心指的是什么,七住位的入心表示,因为你前面断我见,六住满心以后,开始修学禅法,因为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法都有修,禅定就是我们说的,无相念佛的动中功夫,都有在修学对不对,你有这个动中功夫以后,我们就说,这个时候你就开始看话头,看话头以后呢,你有这个能力看话头以后呢,就说那这样的话,你有了疑情那就可以参禅,或者说因缘具足了以后,去禅三参禅,开始要六住满心去参禅,这个过程里面,就一定不会找到五蕴法,一定不会找到能取的心的某一种变相,不会把六识心的变相,当作是开悟的标的,不会找错,意思是说,不会落入我见里面,所以呢,当他在六住满心以后,开始在参禅,当他找到了,啊这个就是如来藏,他就入了七住心。
可是假如说,他是听来的,密意是听来的,不是说,只是知道如来藏是什么,就表示他是入七住心,不是这样子,还要检查他到底有没有,六住位的入心住心以及六住心的满心,这些断我见有没有,有没有这边实际所证,因为我们说,佛法里面你就是要有什么,实际履践的,到底有没有履践,有没有实证,这些要检查喔,这些要检查出来,你才能说他有没有这个果,所以如果说,他今天既我见也没断,能取空所取空也不知道,自己也不能去断,能取空所取空,那他说他开悟,他知道什么是如来藏,这个不能说他是七住入心,所以刘灿梁说,我刚证悟的时候,是入心七住菩萨,可是他前面六住位,应概有的,没有啊,他连布施,菩萨戒都不愿意受,所以他根本就不可以说,他是入心的七住,他是信位未具足,知道如来藏,这个只是说,可以讲说一方面是他,可能透过退转的人告诉他密意,还有透过盗法而得的,这样的情况之下,是我们所不乐意看到的,也不是学人应该学习的,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应该次第的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到怎么能够,让自己入六住心,能够住于六住心,能够六住满心,这个才是学人应该学的,对不对?
大家是不是要这样学呢,(是),是对要这样学,所以入了七住心以后,找到了如来藏,入了七住心以后,要怎么能够住于七住心呢,就是要被验证以后能够转依,所以我们有很多菩萨,他找到了,去禅三找到了,可是一直不能被验证过,他就只能在入心,七住入心,一直不能在七住的住心,不能安住,七住的入心呢,刘灿梁这里说,你悟错了,碰到恶知识把你否定,这个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因为没有六住的入心住心满心,才会被否定,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六住的入心住心满心,那当然就会被否定,如果证的真的是如来藏,因为他自己有能力去观察,我见都断了,可是衪明明就不是我见的内容,可是因为他还不懂得转依,还要经过善知识的摄受,去禅三摄受他,帮助他,生起智慧以后他才能够转依,但是这样已经断我见的菩萨,被恶知识一说,他是不会退转的,会退转的是因为福德不够,然后呢,六住位的断我见是没有如实断的,才会被恶知识所转,但是话说回来,刘灿梁印证了很多人开悟,被我们说没有开悟,那个不是叫退转,那个是告诉他,早一点离开大妄语业,对不对,因为你没有开悟而要说开悟,那这是很严重的,我们告诉他你这没有开悟,赶快忏悔,这个不是说被我们转了,他就退转,不是,而是说,他跟你堪验,跟你讲了这个悟是错的,因为根本就不是如来藏,根本就不是我们说的,那个是一个心体,因为从他的理论来讲,他所悟的是,以见闻觉知心为基础,而来想像一个空性,而落在五蕴里面,所以我们当然要否定他,所以在前年二月的时候,去年二月,去年二月的时候,我就否定了他所印证的人,当时因为迫不得已,迫不得已,我就跟他谈了一下,我说你这个不是开悟,我跟他否定,这个不是叫作被我,我叫恶知识把他退了,而是说这个部分呢,应该告诉他错的,不要再继续去误导众生,接下来才有所谓的几次的讲课,来作这个所谓的辨证,一开始跟他讲这个错,是为了要告诉他,要谨慎要小心,这个确实是错的,可是他们不接受,不接受以后才有后面这个课,所以我们说,要怎么样入了七住以后,要能够住于七住心,就一定要接受善知识的摄受,善知识摄受你发起智慧,发起智慧以后,你就彻彻底底的了解,这个心确实就是如来藏,当初一开始知道如来藏以后,还不太清楚呢,还不知道怎么说呢,智慧还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呢,结果经过善知识的帮忙,禅三的帮忙以后,终于知道怎么说,很明确的知道说,祂是离言道断的,知道说是由祂出生五蕴的,知道说祂是不生不灭的,知道说祂具足一切功德法,知道说祂才是五蕴的实相,知道说祂才是真我,会讲啦,会讲说哪一个是如来藏,虽然他离言道断,可是却能够,用很明确的智慧语言,那个智慧语言来说出如来藏,既然这样的话,能够真实的看到如来藏的真实在哪里,五蕴的虚妄在哪里,五蕴的虚妄所造成的,这些我执过失,生死过失在哪里,彻彻底底了解,因为前面六住位的入心住心满心都完成了,所以他能够真正转依如来藏,这个时候叫七住位的住心,住于七住位能不退,因为什么,因为能够得善知识的摄受,得善知识的摄受。
那什么时候七住位满心,七住位满心就能够继续修学,为什么五蕴十八界,无生的道理,要进而修学,修学圆满,七住位满心以后,如果再发大心,要往所谓十住,或是行位利益众生走,他就继续修学,可是有的人呢,心量不大,觉得说摧邪显正会有生命危险,那我如果说去当一个执事,去当一个什么,那万一说哪一天,人家这个不高兴来报复的话,那我是不是会有受到波及,就不愿意,不愿意继续行利益众生之行,那就只是停在七住满心,什么时候他的心量广大,然后发大愿,能够知道说,护持正法跟性命比起来,还是护持正法重要,那么他就能够超越七住满心,所以对于这一句话,刘灿梁讲的,这一句话里面,你就知道了,要守住如来藏不退,不是像他所说守住守住,不是这样子,第一个你要能住于七住位,一定要善知识摄受你,不是叫你守住,你就守得住,怎么守,我怎么守,如来藏不用我守,祂就在啊,对不对,祂哪会跑掉,不会跑掉啊,怎么守,是你要你的意识心生起智慧,生起般若实相智慧,断我见,彻底断除,没有藕断丝连,然后真正能够转依,转依以后呢,愿意发大心行菩萨行,是这样子,是依止于如来藏,转依如来藏而行种种菩萨行,行种种菩萨行的时候,不住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这样的意思,因为如来藏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可是你如果说,你转依不成功的时候,你又依止于五蕴的我相,对不对,还有别人的五蕴众生相,你就会在这边计较,计较你高我低,那这样的话,行菩萨行,功德就受损,对不对,你开悟以后,不能转依如来藏,结果还回到自己的我执上面,自己的习气烦恼上面去,当然就不能前进,所以不是他所说的,说你要守住就好,守心如来藏不要退,然后每天说我不退转,不退转就不退转,有这么简单就好了,不是这样子,所以佛也讲,你一定要得善知识的摄受,善知识摄受的重要性居第一,所以为什么说进入住位,三归依的僧宝,一定是胜义菩萨僧,又再一次让你证明这一点,对不对,只有胜义菩萨僧才能够教导你,才能够引导你开悟,才能够在你开悟以后摄受你,因为他有种智,他有差别智,他能够摄受你,用他的方便善巧摄受你,让你去证明说,这个确实是如来藏,你怎么样推翻都推翻不掉,那就死心了,那个我,那个心就死掉了,本来还有一分这样子觉得说,那个好像不太确定,那个心就完全止息下来了,所以我们说,刘灿梁没有具足三皈,也没有断我见,根本就不是六住位,而且呢又不受菩萨戒,二住位都别提,可是听说,听说我们讲了菩萨戒的重要,结果他们就去,好像去找一个声闻僧受菩萨戒,可是就没有戒体,只有下品戒,不知道有没有下品戒,我不知道,可能连下品戒都没有,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二住位那没有呢,因为要进入二住位是要有戒体,你的菩萨戒要有戒体才算,所以呢,没有修善根的次法,因为我们刚刚讲那么多,长养善根修集善根,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都是次法,都是福德资粮,他都不修集,不吃那六块饼,怎么说他饱了呢,怎么可能说,他直接吃那半块饼就能饱呢,对不对?今天你要吃一碗饭,加上一碗汤,跟一些菜就能饱,我说最后这碗汤,给你你就饱,你要不要,不能饱啊,真的不能饱嘛,所以我们说,他说他悟了入住七住位,这个事情,真的是小孩子在说梦话,完全不符事实。
来,第二点我们再来举,再来举说他没有断我见,没有开悟而未证言证,他不知道违犯大妄语的地方在哪里,刘灿梁讲《金刚经》证明其未悟言悟,不能正解经文,也就是说,我们举他讲《金刚经》的这一段,我们来证明他是未悟言悟的,因为证悟的人,讲《金刚经》是怎么讲,大家已经知道,看到导师讲《金刚经》就知道,可是没有开悟的人,讲《金刚经》是怎么讲呢,他说他开悟,可是你看他怎么讲,【无所住而行于布施,是在讲如来藏从来无所住,如来藏空性跟外面的法尘,从来没有互动过,叫住。从来没有攀缘过叫住。去教众生怎么证得如来藏,才叫作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这样听懂吗?有没有听懂?不要再搞错,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啊,要没搞通,事相没搞通,《金刚经》会从头到尾,统统解错,错解如来真实义,那是谤佛,罪好大啊,既然如来藏在我们身中,那你怎么知道,你的身中有如来藏,所以从两句话你记得,如来藏是空,我们的身体是色,色无空不立,对不对,所以色是依空而立的,色依空而立,空是因色而显】
这句话我们来说,为什么我说,刘灿梁没有开悟,讲《金刚经》是狐狸尾巴,到处都看得到,我们说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他说是讲如来藏从来无所住,有一半对,一半没对,因为他说如来藏空性,跟外面的法尘,从来没有互动过叫住,这句话是错的,因为我们有跟大家说过,如来藏籍祂所生的五根,对不对,籍祂所生的五根触五尘,然后转换成内相分,让你的六识心去分别,那外面的器世间,请问外面的器世间,是不是由众生有情的如来藏,所共同摄持的,是不是,是啊,这共业有情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摄持外面的器世间,那如果说,如来藏跟外面完全没有互动,那我举一个让你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那个枯叶蝶,枯叶蝶听过没有,就是枯叶蝶那个蝴蝶的翅膀啊,它很像枯掉的叶子,对不对,为什么它叫枯叶蝶,因为它就是要保护色,保护著他不会被抓到,那蝴蝶的那个树叶停在那里,蝴蝶的翅膀就跟树叶很接近,所以不会被发现,它生命就得以保住,那它的生命可以保住,它的翅膀要长得像枯叶一样,请问是蝴蝶的意识心,去制造这个蝴蝶的叶子,要长得像外面的枯叶一样吗,也就是说,到底这个蝴蝶的翅膀,该长得怎么样,才能成为跟外面的枯叶一样,这个是蝴蝶的妈妈决定的吗,如果说今天,蝴蝶的如来藏没有办法,了别外器世间的法,祂如何去为这个枯叶蝶制造出这样一个,好像枯叶的翅膀一样,难道你要说是上帝创造的吗,不是嘛,你从这里就看出来说,就是它的如来藏,能够了别外器世间,因为共业有情,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来摄持这个器世间,畜生道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你不能说,【这个如来藏空性,跟外面的法尘,从来没有互动过叫住】,这句话问题非常的大,非常的大,表示刘灿梁所知道的空性是一种空无,是没有法的,那么下面还有需要那个辨正的地方,我们就留到明天再继续。今天先到这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