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上一集说到修学因缘法,一定要先修学十因缘,否则不可能成就。如果我们教导大众学习十因缘:名色由识生。所以老病死推究到名色以后,要再推究名色从哪里来?名色由识生,是说另有一个本识出生了名色;但是对于名的内涵得要先具足了知:不管是粗意识、细意识、极细意识,乃至于有人发明说“不可知的意识”,一样还是意识。意识都是意法因缘生,不外于识阴,都归属于名所摄。
那么名是从哪里来的?色阴又是从哪里来?都是从名中的识阴六识以外的另一个本识中出生,而那个本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由祂出生了名色。那您由名色往前推,推究到这一个本识之时,前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一切法最多只能推究到这个本识为止,再往前推究时就没有任何一法可得,这时只好“齐识而还”,这就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真义。
若没有这个本识,就没有名色可得;所推究一切法,若超过这个本识时,就没有任何一法可得了;这时就知道说:“原来我死时把名色灭了以后不再受生,就是无余涅槃。”就懂得说:“当我如实观行十二因缘,知道我名色真的是完全虚妄;包括十二因缘中有很多都是名所摄的心所法,我这样观察之后,将来死后不再受生而把名色灭了,那我还有那个本识如来藏继续存在,所以并不是断灭空,我不用害怕变成断灭。”这样子修十二因缘观时才能成就,才会真的愿意在将来舍报后,把名色灭尽而且绝对不去投胎。
如果这样子如实观行而且心得决定时,并且也有深厚的未到定而发起初禅了,那至少可以得中般涅槃,除非还有大恶业未受报。但如果能够这样而证得缘觉果,也是缘于十因缘的现观;因为有十因缘的如实现观,修学十二因缘法的时候才能得忍。忍法现前就是心得决定,有了这个法上的定心所,就是缘觉法的“忍辱心决定”。但是很多人都把它错解了,误以为说:十因缘法增说以后就变成十二因缘,再增说就变成十五因缘、十九因缘等等,但其实不是。十因缘法跟十二因缘法的关系并不是增说与减说,因为十因缘法是在告诉大家名色之所从生,是告诉大家名色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说明名色是从本识中出生的,而本识是万法的本源,推究超过这个本识时就没有任何一法存在。而十二因缘法只是告诉大家说:为什么众生会不断地轮转呢?是因为无明,是错把名色当作常住的自我,这就是十二因缘法中说的无明的主要内涵。众生有了无明而不断地有名色出生,所以世世轮转生死,可是名色究竟从哪里来的?是从本识出生来的。若不知道本识能出生名色,这也是无明的一种。
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十二因缘法修学不成就,就是因为不懂十因缘法;由于不懂十因缘而有无明,所以十二因缘法的无明就无法打破,于是怎么修学都不能成就因缘观。那 平实导师写了《阿含正义》告诉大家这个道理,现在终于渐渐地有人懂了:原来修学十二因缘法之前,要先去对十因缘作种种的思惟。而且要现前观察:虽然那个本识不是自己所能证的,但是依因明学或逻辑学而推断时,一定推得出来:名色既然都是被生的,而无明是依附于本识和名色,得要跟名色同时存在,无明自己没有主体;无明既然没有主体,不可能自己存在,那它要存在哪里?人死了以后,中阴身灭了还没有入胎之前,在真正住胎之前,请问无明应该住在哪里?无明不可能自己存在,就如同业种不会自己单独存在;无明与业种也不会断灭,都是因为有本识执持着。本识出生了名色,无明就跟著名色一同存在而表现出来。
当大家知道说:老病死由于生,生是因为有,有是因为取,往前一直推究到名色的时候,要继续推究名色从哪里来?当然是因为无明“我见我执”啊!可是无明我见我执不可能出生名色,那又是哪个法出生了名色?是因为有一个本识,这个本识含藏着众生无明的种子、诸业种子以及名色的种子;由于这个智慧的缘故就可以推断出来,名色一定由一个识所生,因此懂得“名色从识生”的道理,这方面的无明就灭除了,然后再来探讨我见与我执的内涵,再修行而加以断除,才能得解脱。
名色总不能由物生吧?名色总不能由虚空生吧?也不可能自己生自己吧?当然也不可能单由众缘而无根本因持种,就能由诸缘共生吧?所以一定是由一个本识借着诸缘来出生的,当然是每一个有情各有他自己的本识。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他的无明才可以断除;这是断什么无明?断二乘菩提所说的无明,这时连声闻道的无明都可以同时断除,也就是我见与我执都可以开始断除了。于是他知道了这个道理,从这一个识,回头顺着再观察回来:本识生了名色,所以名色才会有境界触,才会有外六入,然后才有内六尘的六入,才会有触等等,于是有老病死;这么顺观回来的时候,就全部都没问题了。于是他可以重新再来把十二因缘顺观:原来我就是真的因为没有断这个无明,才会有一世又一世的意识不断去执著诸法,害得我意根就像是十六爪章鱼一样什么都抓取,于是就会一世又一世一直有名色,最后就是会有不断绝的生老病死苦。于是他的因缘观就可以顺观回来而没有错误。
为了证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就对十二因缘法一一再作逆观而证明:真的是无明导致生死,如果我把无明断了,我确认真的有一个名色在,而这个名色一定是由那个本识所生,本识则是永远不坏灭的;那我把这一世的名色灭了不再受生,我不就解脱了吗?所以我要先灭那个无明:无论如何要认定那个本识是真实存在的,祂可以生名色;因为物不能生心,物不能生有情,那一定是“识”才能生有情啊。那么这个无明断了,再把十二因缘再顺观一次,确定无误;当他已经先修证五停心观而得未到地定以后再发起初禅了,这时再逆观十二因缘,断了无明不就可以断我执了吗?于是因缘观的修学得以成就。有了因缘法的法忍,心得决定,这就是缘觉法中的“忍辱心决定”;因为他心得决定,所以他成为辟支佛,这就是第二种的法忍。
如果他是通教菩萨,不是决定性的声闻缘觉,那他一定会探讨:“那这样子,我就能成佛吗?”一定会发觉还是不行:“佛陀那么有智慧,为什么我差祂那么多?”不但差 佛陀那么多,想想看:“佛陀座下的七住位、八住位菩萨说的法,我都还听不懂。”那他就知道说:“我证得因缘法,得这个法忍,跟佛法的实证还是没有直接关联。”没有证真如以前都没有直接关联,但他是一个通教菩萨,因为他证得的二乘菩提,在理上能通大乘菩提啊!为什么能通?正因为这个本识!如果不是相信有这个本识,那二乘菩提就跟佛法无关了,而菩萨也不必实证二乘菩提,那么 佛陀就用不着先演说二乘菩提了。
这时就要去寻求如何能够在大乘法中得见道,然后他会去寻找说:“看谁可以帮我证得十因缘法所说的名色所缘的识。这个名色之所从来的识是哪一个?我成为辟支佛、成为缘觉,我很清楚知道名色一定由一个心来出生的;可是那个心在哪里?我还不知道,因此我无法了知实相,我因此产生不了般若智慧,导致我听不懂七住菩萨的说法。两位七住菩萨在那边互相说法,他们才刚开悟般若而已,他们连出三界都还办不到;可是他们却说现前已经看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已能现前看见无余涅槃中是怎么样的解脱,但我竟然听不懂,显然我这个缘觉法所证还不是成佛之道。可是他们却知道我说的内容,那我就必须要去寻求一个能帮我实证这个涅槃本际的人。”于是他去寻找善知识,终于有菩萨愿意教导他,帮他证悟;那么这时他在大乘法中,也只是大乘真见道位中的“忍辱心决定”。
他用二乘菩提的究竟果,来印证这位师父教他亲证的如来藏时,发觉完全没有冲突,是完全互相符合的。而且将来自己入了涅槃,除了那一个第八识心以外,就不可能还有别的法存在。观察的结果知道事实确是如此,所以人家再怎么骂他,他都能得忍,一样是心得决定都不改变,这就是他在大乘法真见道位的忍辱心。
可是他将来一定会发觉:“同样是见道,为什么我七住位的智慧不如初地?距离为何这么远?”那时菩萨会告诉他:“你找到如来藏时只是真见道,真见道是很殊胜的,因为若没有真见道,就无法进入相见道位进修,相见道是依止于真见道才能产生的,而相见道位的智慧是远超过真见道的。”这时才知道说:“果然大乘见道还真的要有真见道跟相见道。”于是去请问上地菩萨,上地菩萨说:“见道位必须要进修到通达,要把相见道位的内容全部具足修好了,配合其他的条件才可以入地。进入初地心了,才能叫作通达位。”也就是见道的所有内涵已经全部通达了,配合其他条件而转入初地,接着继续进修十度波罗蜜多,从此时开始,才能叫作初地的住地心,才能成为修道位的菩萨,开始正式修学成佛之道。从这时起才能叫作“修道位”,在这之前都还只是见道而已。
而从真见道的七住位到入初地,还要修超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二,这一下心都凉了,所以他可能会因此而懈怠一周、一个月、一年,也有可能会懈怠了好几年。后来终于想通,于是就在不很情愿的状态下,又开始走上这一条路,三贤位中的菩萨们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如果真见道时没有善知识摄受,是有可能会退失而转入外道法中。这样的人之中,有的人退失一个大劫,有的人退失十个大劫,十个大劫里面无恶不造。当然得去受报,受报很多劫以后,才能回到人间再度修学佛法。
所以在大乘法中见道不退,还真的不容易。如果大乘这个真见道,是所有人都一悟以后就永远不退转,那么《金刚经》也不会告诉你说:假使后末世有人受持此经—此经就是如来藏—而被人轻贱时,他仍然不退转,那他的先世罪业悉皆消灭。为什么会这样讲?正因为大乘的见道内涵很难令人信受啊!只要那时您还是不退转,那您最后就会跟着 月光菩萨修学,一定会证得阿罗汉果或者辟支佛果;因为当 月光菩萨发觉世间正法不可能继续弘传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大家入山隐居;凡是跟着他入山的人,每一个人至少都是阿罗汉。
那您想想,还不必等到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 弥勒菩萨降生人间,您跟着 月光菩萨就能够成为阿罗汉,能提前解脱,有什么不好?虽然在末法最后五百年时会被人家骂,但您不要退转,要继续认定“此经”真实常住,是实相境界。人家如果骂您愚痴,您就说:“感谢!感谢!谢谢您来帮我消除先世罪业。”如果您能够这样,那您就是“忍辱心决定”,因为知道这个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知,不是诸天天主所知,也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所知,所以您不会退转。
这就表示说,您有实相般若智慧,使您的忍辱心得以决定;您对大乘法的见道位智慧产生了心得决定的力量,这个力量支持着您,而这个力量的来源正是实相的智慧。所以您因为这个智慧的定力而使您永不退转,不退转的缘故,您的智慧就不断地继续增长;继续增长扩增而使所知的范围越来越广,越不会退转,这就是决定力啊!所以您因此就在大乘法上有了定力,这就是“忍辱心决定”。
这一集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