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三)”,这一集我们就从 弥勒菩萨所讲的偈来说: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出家近伽耶,坐于菩提树,尔来尚未久;
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于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从地而踊出。
皆起恭敬心,住于世尊前;是事难思议,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愿为除众疑,如实分别说。
譬如少壮人,年始二十五,示人百岁子,发白而面皱,
是等我所生,子亦说是父;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
世尊亦如是,得道来甚近;是诸菩萨等,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而行菩萨道,巧于难问答,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端正有威德,十方佛所赞;善能分别说,
不乐在人众,常好在禅定,为求佛道故,于下空中住。
我等从佛闻,于此事无疑;愿佛为未来,演说令开解。
若有于此经,生疑不信者,即当堕恶道。愿今为解说,
是无量菩萨,云何于少时,教化令发心,而住不退地?”】(《妙法莲华经》卷5〈从地踊出品15〉)
我们先语译,这是说:这时 弥勒菩萨想要重新宣誓说,这种疑惑是应该加以澄清的,因此以偈颂重新说了一遍:
“佛陀您以前从释迦种族出家,来到了距离伽耶城不远的郊外,坐在菩提树下,在那时成佛到今天以来不过四十余年,时间并不是很久;这些在法华会上从地踊出的佛弟子们,他们的数目无量无边阿僧祇,人数是无法测量的,而且他们也已经很久以来就修行佛菩提道,每一个人也都住于神通力之中,他们都善于修学菩萨道,也都不染著于世间法,他们心地清净犹如莲花从淤泥中出生而示现在水面,今天他们从地下踊了出来。
这些菩萨们全都生起了恭敬心,安住于世尊面前;这种事情确实很难令人思议,根本无法想象,如何能够叫世间人信受呢?佛陀得道以来并不是很久远,才只有四十几年,而您所成就的弟子们竟然有这么多,祈愿世尊您为大众解除无量无边的疑惑,依据实际上的情况来为大众广作分别和说明。
就好像一个少壮之人,长成以来才不过二十五岁,竟然出示了一百岁的儿子们给别人看,这些百岁之子的头发都已经斑驳,颜面也已经有了许多的皱纹,而这少壮之人向大家说:‘这一些百岁之子都是我所生。’这一些百岁的儿子们也说:‘这位少壮的二十五岁年轻人是父亲。’像这样子,父亲年少然而儿子却是年老,这是全世界的人都无法相信的。世尊您现在的示现也是像这样子,得道以来才不过四十余年,而从地踊出的这些无量阿僧祇菩萨众,他们的心志坚固、胆识很高,没有丝毫的怯弱之心,他们却是从无量劫以来就已经很精勤地世世清净修行菩萨道;而且他们都有方便善巧,对于别人的质难请问都善于解答,所以他们的心志从来没有任何的畏惧,而且他们能够忍于种种苦,忍于一切众生的加害,而且能于甚深法中得忍不退,并且这无量阿僧祇菩萨众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来就很端正威严而且威德很重,全部都是十方诸佛所赞叹的菩萨;他们也都善能为人分别诸法,并且一一加以详细解释演说给众生听,心地清净而不乐于在大众之中喧闹,永远都爱好住在禅定之中;他们都是为了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菩提道,所以在娑婆世界下方的虚空中住,不与污浊的人类住于人间。
我们这一些菩萨摩诃萨们随从世尊以来,对于您所说的法从来信受不疑,对这些从地踊出的无量阿僧祇菩萨们都是您所度化的事情,我们心中也不曾怀疑;但我们一心祈愿佛陀,您要为未来的众生针对此事加以演说,令未来世听闻的众生可以心开意解而无怀疑;未来世中,如果有人对这一部《妙法莲华经》中从地踊出的这些菩萨众难可思议之事,产生了疑惑而不相信的人,他们可能会因此毁谤正法而下堕于恶道。我们祈愿世尊于现在为大众解说,这无量阿僧祇的大菩萨们,您是怎么样能够在短短的四十几年之中,教化他们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且还可以住于行不退的地步呢?”
以上是 弥勒菩萨于重颂重新再问一遍的大致意思。世尊出家的时候,祂的父王很担心;因为祂出生的时候很奇特,接生的女人为祂沐浴时,自然而然就是一股清凉冷水与一股温暖的热水混合起来,刚好可以为祂清洗干净。但这只是肉身的出生,世尊的意生身却是由应身的肉胎中出现,再从佛母摩耶夫人腋下先行出离。因为祂的如来藏来人间受生,当然是在应身的色身中,可是无妨意生身先离开;意生身要从哪里离开都行,但不能从母亲头上离开,这对母亲就太不敬;既然在人间示现为人,也要遵守人间的礼仪,所以摩耶夫人刚好扶着那棵树的时候,祂的意生身就在这个时候从腋下出离,然后色身一样从产道出生。
当色身出生了,正在为那个身体沐浴的时候,九龙吐水供养,也有温水也有清凉水,混起来时温度刚刚好。沐浴完了,意生身就回到色身里面,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一句名言,就是禅宗祖师们早就讲过、听过的一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大家每年五月浴佛的时候,那尊 悉达多太子的像不就是这样雕成的吗?请问,祂一个小孩子怎么可以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当然不是讲 悉达多太子这个身体,祂是在告诉大众: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所以 佛陀刚降生时,指天指地行走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只是为了要示现给众生看:以一个人类的五阴来修行是可以解脱生死,是可以实证唯我独尊的生命本源,而且悟后次第进修以后是可以成佛的。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见,才愿意努力修学。
而且 佛陀才一下生就告诉大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先把应化来生人间所要教导的宗旨宣示给人们。接着就是最困难的事了:示现成什么都不知道而如同一般的婴儿一样。这事情最是难。然后就示现如同一般人类这样成长,这是真正的人类,绝对不是神、不是鬼,经由修行证悟而可以成佛,来利益人们。
那么大家看到说,佛菩萨是真正的人类:来人间受生出胎成长,然后也成就家庭生了孩子,最后出家修行成佛;这证明人类经由正确的修行,最后是可以成佛的;成佛以后的智慧,诸天天神不能测量。世尊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人”才是最珍贵的。人间是三界六道的枢纽,想要上升天界的人,可以在人间设法上升;会下堕的人,也是因为在人间造恶业而下堕;想要上升或下堕,都是各人自己选择造作出来的,所以出生以后若是果报不好,都别怪天怪地。佛法中不谈宿命论,而是由自己选择及造业来受福报或恶报的。往世所造的业在这里可以受报,但是你也可以转变它,成为重罪轻报、轻罪免报,就看你怎么作!所以佛教不是宿命论的,你是可以转变它的。
那么这样示现之后,让大家知道如法的修行真的可以成佛,而且是以人身来成佛,不是以天身或者鬼神之身来成佛的,人类之伟大就在这里。那么 悉达多太子出家了,远到伽耶城,在伽耶城的郊外出家修行;可是祂刚出生的时候,净饭王很担心,是因为太子出生时都会请相师来看,相师才刚一看,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因为若是向国王讲了占相的结果,国王一定很忧心,欢喜的却是:“啊!我遇见了即将成佛的圣者。”却又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无法亲承受学而难过起来,所以抱着婴儿在端详时就说:“可惜我没有因缘随祂受学妙法了。”因此就掉下泪来。这是因为太子成长而出家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一定早就死了,不在人间了。
国王不知道他的想法,以为有什么坏事,当然很忧心地问:“你为什么哭啊?难道有什么不祥吗?”“不是!您这位太子将来如果不是出家成佛,就是当转轮圣王。可是我看祂不会去当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三十二大人相不明显,您这位太子三十二大人相非常清楚分明,所以祂将来会出家成佛。”糟糕!这么一讲,换国王担心了:“那我王位要传给谁?”所以就赶快兴建太子住的宫殿,想要留住太子别出家。因此就有春宫、夏宫、秋宫、冬宫四季不同的宫殿,然后找来好多美丽的女子陪着祂,想要让祂不出家。若是太子贪著于五欲时,从佛法的本质来说就是下堕了,而净饭王的目的是希望祂流连于人间五欲的。但是祂来示现成佛,一定不违初衷,所以最后还是出家,于伽耶城不远处出家修行。最后放弃六年苦行,于菩提树下参禅成佛,这就是 世尊特地示现的因缘。
可是 世尊这样示现成佛,接着三转法轮以来,毕竟才四十几年;这四十几年能度得多少人?大家都跟在身边看着:今天什么人来,明天什么人来,都成为佛的弟子;昨天半夜里有天神来求法等等,全都看得见啊!然而从来没看过这么多的大菩萨们被 世尊所教化,所以大家没有办法想象“从地踊出”的这件事情。并且这一些无量无边的菩萨众们,智慧胜妙,威德深厚,而且各有神通力,住于这个娑婆世界下方的虚空中,数量太多了根本没办法计算。如果看到这些大菩萨的证量,当然就知道这些菩萨绝对不是一世、二世修行佛法,而是无量劫前就已经开始修行的了。问题是 世尊成佛才四十余年,如何可能教化这么多的菩萨众?而且这些菩萨众的证量都是很高的,那些二乘圣者们也难以想象啊!所以他们都是“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而他们都在这个时机突然“从地踊出”,却不因为他们的证量那么高而对 佛陀有慢心,各个都生起恭敬心在 世尊之前安住,这如何能令人相信?从人间的表相上来看,真的不能令人相信啊!因为 佛陀成道的时间才四十余年,所成就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数目太多了没办法计算,他们的证量却一定是修学很多劫的了,这当然要请 世尊为大众说明。
这个事情当然是像世间人说的:二十五岁而年轻少壮、容颜俊美的人,指着百岁人说那是他的儿子。从世间法来讲,这是没有办法信受的,没有任何人会信受。然而这其实就是在说明,佛道的修行不是只有一世可以成就的。明明就告诉你说:这一些菩萨弟子们都是菩萨摩诃萨,已经是无量劫以来修行佛菩提道了。如果这一些大菩萨众们,无量劫以来久已修行佛菩提道,那么度这一些菩萨们的 世尊不正是更早吗?怎么可能只有四十几年中才度化他们。只是大众一时间脑袋瓜纠结着,转不过来,所以要为大众释疑。
由此证明了什么道理?证明了佛菩提道就是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阿罗汉可以一世成就——如果自己的条件具足又遇到真善知识,但佛菩提道却不可能。这就证明 世尊在人间示现成佛,真的要叫作示现;一定有过去世的实证,为了我们大家得度的因缘成熟了,所以祂感应我们而来人间受生示现。因此说这一些菩萨众们的证量那么高,他们所证的佛菩提道显然不是一世所得;而他们“志固无怯弱”,也显示他们是从无量劫来就是久行菩萨道的人;那诸位看看这一些菩萨们,他们这样的证量若是没有三地满心,一定是办不到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巧于难问答,其心无所畏”,不管谁来质难或者依善心而提出请问,他们都能答覆,为人解惑释疑。
不但如此,他们“忍辱心决定”,这个就不容易了。可是这个部分就要等下一集才能为各位说明了。
这一集就先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