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第124集

法华之第三安乐行法(五)

由 正龄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这个单元我们继续来看〈安乐行品〉的第三个安乐行法。

上次我们说到,自己恭敬于三宝时,才会得到大众的恭敬。悟后自以为是而无视经典、诃佛骂祖,将只能停留在自己所知有限的层次中,一生无法再进步,而且对三宝没有深入的了知,很容易落入狂禅里。

今天要从《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328页开始。佛陀为我们开示的第三个安乐行,正是强调对于“佛、法、僧”要有深入的理解与恭敬。可是这里的“佛”与“法”,讲的不是声闻缘觉的佛、不是声闻缘觉法,而是讲大乘教的佛及佛法;而“僧”不是指凡夫僧,也不是单指这个地球上的声闻僧,而是说十方世界的菩萨僧。因为证悟后进修而得道种智的胜义菩萨僧,才有能力讲《妙法莲华经》,当然就不会去归依凡夫僧,而是归依于十方世界一切菩萨摩诃萨们,也就是归依十方世界菩萨僧团。因为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们随意来来去去,智慧境界不可思议,当然要对那些大菩萨们作大师想、放在心中。所以能够恭敬于三宝,也能如实显现出来,当要出来演述《法华经》的时候,才有智慧将三宝的实质显示出来;反之,如果不能如实了解三宝的实质,就无法如实宣演《法华经》,讲《法华经》时一定会被人家挑毛病,而无法成就安乐行。

讲《法华经》的时候,除了不应该轻视众生外,还要对众生有大悲想,所以不可以直接对众生说他们听不懂,这样众生会生起烦恼;这样一来,不同根器的众生就有不同的反感情绪及行为显现出来,结果都不再来听经了,只剩下对这位说法师具足信心的人留下来。可是他们听久了,也会听出这位说法师只是依文解义,而受到他们的恼乱;今天这个徒弟来说“师父这边讲错了”,明天又一个来说“哪边又矛盾了”,这样就不能顺利讲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遵守 世尊说的“安乐行”。如果有遵守这第三个安乐行,一切听经的人不管听懂或听不懂,不管是不是听出有毛病,都不会和他计较。这是因为他很有大悲心,虽然有些地方说错了,但众生能体会他对大家是有大悲心的,看在这个情分上,也就不说话了;大家就听取所要听的,错的部分就略过了,那他也可以安乐地继续讲下去。因此如果恭敬于三宝,众生也会想:“这个人不管有没有证悟,至少对三宝很恭敬,这是我应该学习的。”于是大家依教奉行,那么讲《法华经》就不会有人来恼乱于他。

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得好同学就会同见,同见就会同行。世尊门下无二法,就是同一个“成佛之道”,只有方便说与究竟说的差别。所以这第三个安乐行是一定要遵守的;当大家都成为“同学”而不是“异学”时,所见就会相同。道场之所以会产生纷争,大部分原因在于不同学,各自学不同的法,于是就互相比较、产生摩擦等等。在正觉同修会里大家同学的是如来藏,如果有人要来学离念灵知,就不是同学;因为这是落入意识境界里了,落入识阴中没有断我见。所以“得好同学”也是一种福报。

如果是“异学”,那就有一群人要离开道场独立出去,因为不是同学,所见不同就会有纷争、就会闹分裂,最后是成就破和合僧的重罪。古时声闻法的部派佛教,也是因为所学不同导致所见不同,有些声闻凡夫僧们不接受上座部长老的说法,坚持己见,于是就分裂出去了;分出去以后,凡夫僧团中又因为各人的所见不同,又继续分裂出去,最后达到十八个部派之多。但那与菩萨僧团无关,那是声闻法中分裂的事。

上座部长老们都是声闻法的阿罗汉,并不是菩萨!和马鸣、龙树、提婆,乃至笃补巴、多罗那他等菩萨们一脉相传下来的菩萨僧团无关。声闻部派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只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阿罗汉是不是自证自知的?”明明 佛在《阿含经》中已经讲过了:“阿罗汉们自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都是自己清楚知道不受后有,如实而知的。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来世不受后有,就不是阿罗汉,一定是凡夫;不然就是菩萨留惑润生,不取涅槃继续行菩萨道。

声闻部派分裂为十八个部派,都是因为所学不同而有法义认知不同,所以自古以来实证的菩萨僧团没有分裂过,因为菩萨们不会搞分裂;会分裂的人都是解悟者或者是凡夫,最后则是成就破大乘胜义和合僧的重业,老死之前还是得要对众忏悔灭罪。而大乘胜义菩萨僧团都是同学,所以不会分裂。如果所学相同,同学之间一定会互相摄受;如果不是同学,这人迟早就会离开,那就是搞分裂。可是自古以来胜义菩萨僧团并没有分裂的记录,那是因为菩萨所教的从佛世以来一脉相传,都是同一个如来藏妙法,知道所有业行全都会落谢在自己的如来藏里面,不会失落而不报,所以一切的菩萨就依这样的法继续弘扬下去。

好同学间可以互相砥砺、互相增上,大家共读《法华经》时,互相提醒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对于经中的真实义就能共同提升;因此当有这些好同学共读这一部《妙法莲华经》——也就是如来藏妙法,那么就有能力为人演述《法华经》,当然就会有大众前来听受。所以说“得好同学”时,不但能够共读《法华经》,同时也可以“得大众而来听受”;大众在这样胜妙说法的熏陶下,久了就能够“受持”心不退转;能够受持就能够“读诵”时时在转经。换句话说,能够转经就是能诵,能诵的人就能为人解说,能为人解说当然也可以注解:说已能书。如果不能注解,至少也可以将经中的文字抄起来让它流传。甚至于可以进一步教导别人同样“受持、书写、供养经卷”,不断传出去以后,最后就是大家一样,都对此经“恭敬、尊重、赞叹”。

所以菩萨们度众生都不是躲在深山老林中,像佛世时 维摩诘菩萨住在毘舍梨城,示现大富长者相度化众生;而 文殊师利菩萨则是长年在大海龙宫中,为龙族讲解《妙法莲华经》。行菩萨道就是一直为众生作事,不断付出;当然有个前提,就是要有智慧来为众生作事,而不是用凡夫僧的境界一直为众生作事,这样就会觉得很辛苦、成效有限。再说成佛是福慧双双圆满的,犹如一只大金翅鸟的一对翅膀,一定是两边一样壮硕才能展翅翱翔;如果一边因为受伤或长久不用,那么受伤或长久不用的那边,就不能发挥功能,这只金翅鸟就无法飞得高、飞得远了。壮硕的翅膀就譬如单修慧的一边,受伤的翅膀就譬如福德一直小小、少少的,福慧没有同时增长,如何能高飞、远飞?道业将如何能快速前进?

所以 平实导师说福德是最难修的,可是福德也最好修。假使有遇到因缘,越困难的任务去作成功,那个福德就越大;在越困难的环境中去修福德,所得的福德就最大。就像在正法时期众生心性好,不会任意诽谤如来藏;而末法时期的众生善根不足,还会人云亦云,为众生演说如来藏妙法,就容易被抵制、打压;但是如果能够成功转变众生不诽谤,进而能够信受如来藏妙法,这样所得福德就很大了。但是凡事都须有过程,就像同修会也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摧邪显正,不断在宣导“六识是生灭法,如来藏才是常住真心”,才慢慢有人接受而不再一面倒地诋毁 平实导师是自性见者。可见能救得一个人离开邪见,那个福德是不可限量的。又如净土经里有说:在娑婆世界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娑婆世界一个大劫,那么在娑婆世界难行能行持续修下去,那福德自然可以快速增上。所以在佛道修行上,佛陀可以为我们加持智慧,可是福德若不够,佛陀加持了智慧也没用;福德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去修集的。

所以能“得好同学”,就有后面:【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妙法莲华经》卷5)等等的效应出来,但这前提是要成就 佛所说的第三个安乐行法“对于众生起大悲想,而于三宝有深心的恭敬”,自然能够顺利演说《法华经》,而且度众生也能很顺利。

接着 世尊又用一首偈,再一次宣说这个道理,加强大众的印象:【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妙法莲华经》卷5)这是说:“想要为大众宣说这部《法华经》的人,应当先舍弃嫉妒心、瞋恚心、憍慢心、谄媚心、诳惑心、邪见心以及虚伪的心,而且是心地直爽地修行。”因为如果有谄、有诳、有邪、有伪,心地就不直爽;而有嫉、有恚、有慢,与众生就不相应,这就很难度众生了。由于这样的身口意行无法让众生与他相应,所以当他在讲《法华经》的时候,听众可能会一个接一个离开。

所以要“常修质直行”,使自己的心的质地改变成为直爽而不弯曲,这样常修质直行的人,就像 常不轻菩萨一样,总是“不轻蔑于人”,对一切人都加以尊重;而心地不直的人,在人前说的是一套,背后作的又是一套,表里不一,那么这种心地不直的人,与“此经”如来藏就不相应。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部经典里面说的如来藏妙义和三宝真义的深广与奥妙,不在他所知的范围里。如果他能够深入了知,那么心地就会变直了;心地直了就不会轻蔑人。菩萨在尚未远离胎昧之前,谁都不知道自、他是不是什么人再来,所以不应该轻蔑于人,因为正法中也是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的。平实导师举例说:【例如一架飞机在天上飞,只是掉了一颗螺丝钉,那飞机可能就栽了!所以不要看轻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这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若是装错了,把送油管磨损了,然后就起火燃烧而摔机,可就死掉几百条人命。】(《法华经讲义》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页345。)那么大家想想看,那颗螺丝钉重要不重要?当然很重要啊!所以“不轻蔑于人”,在人间弘法时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人间行菩萨道的人,大部分还没有离开胎昧,那就无法了解别人过去世的修行成绩,或许是菩萨再来。所以就以 平实导师这一世为例来说,导师这一世从归依学佛到破参,前后才只有五年多,很多人都无法相信的。那时也真的没有人信,后来 导师开始说了一些法来度人。有一次有因缘去找一位法师谈念佛的事,但对方根本就不信;由于那位法师当时“轻蔑于人”,轻视 导师是一个初学者,结果就是失去大好的法缘。所以应该尊重于 佛的教导,不要轻蔑于人,因为众生的因缘难可思议。但是那位法师后来也开始讲真如、佛性,也讲开悟,虽然有所改变,可惜却是走偏了。

所以说正法是毒药,因为正法毒会“毒死凡夫的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被正法毒死了,法身慧命才有机会活转过来;但是一旦走偏了,法身慧命死了,就可能要过个几劫才有可能活转过来。所以“轻蔑于人”有无量无边过失,菩萨绝对不可轻蔑于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过去世,都很难思议;就如 佛在《本生经》里面讲那些阿罗汉们、菩萨们的过去世,而在这一世有实证及各种遭遇的事,那都不是偶然,更不是编造的故事。还没离开胎昧前,每个人的因缘都难可思议,而轻蔑于人会有无量过失,就会在后面渐渐显现出来。

接着是“亦不戏论法”。戏论于法,拿法来开玩笑,这也有无量无边过失。尊重法很重要,并且要从心里面发出来,然后于身行、口行之中显现出来。应该如何尊重法?就是不能对法作任何戏论的事,不许将法拿来开玩笑。而尊重法有很多细节要注意,譬如不要将经典随意摆放、或拿到洗手间看等。能够尊重法,就会尊重十方大菩萨们,也会尊重十方诸佛,这时候说法就不可能戏论法了。如果轻视于人,或者戏论于法而不尊重于法,也会让人生起疑惑而想:“这个人是实证者吗?这个人的道业修得好吗?真是菩萨摩诃萨吗?”一旦人家在心中生起疑悔,那就不好度人了。还有一种情形也是不尊重法:好为人师、喜欢泄漏密意来吸引别人成为弟子。在对方没有正知见又没有参禅过程的情况下,将导致他的智慧无法生起而不相信,随后就开始谤法,这也会有无量过失。佛陀说这个就是犯了“法毘奈耶”——违犯了法戒,这是法上的戒律,不是施设行为规范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不是犯菩萨律仪戒或声闻律仪戒,而是这个法本身就已经存在的戒律;这是三界中的最重戒,犯了法毘奈耶就是亏损法事、亏损如来,死后得下地狱,这也是不重法而产生的大过失。

更不好的就是当面对人家说:“云汝不得佛。”一个人才刚发起满腔的菩萨心,就被这一桶冰水给浇熄了,整个冷掉了。大家想一想,这样对自己的福德有多大的亏损?这是亏损很大的福德,因为度一个人发起菩萨性的福德,是胜过度无数人得阿罗汉。虽然说法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因缘,就像禅师说的“生缘处处”;因此固然要随顺因缘才帮众生开悟,但是也不能疏忽了鼓励众生发菩萨心、建立信心,努力在五十二个阶位里面勇猛往前走,去利乐众生,让正法久住,这样才是讲《法华经》的人所应该要作的事。

未完的部分,请您继续收看下一位亲教师在第十三辑的说明。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9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