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第145集

药草喻品(二)

由 正龄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继续来看《法华经》〈药草喻品〉的内容。

上次说到 佛陀永远平等地为众生演说一味法,那就是唯一佛乘的法;因为 佛陀证得平等法,观待众生也是平等的,因而为众生演说的也是平等之法。众生五阴其实是不平等的,因此能够说众生平等,是因为众生都具有同一体性的实相法;每位众生都因为有这真如性的实相法,所以说众生平等。而平等并不是说现象上的平等,也不是说缘起性空是平等的;现象是永远不可能平等的,而缘起性空一旦缘散灭了,一法也无,并没有平等可说;因此,我们不会说同样都是无,所以叫平等,这是没有意义的。佛陀将闻法众生的根性分为五类:小药草、中药草、上药草,还有小树与大树。上次谈到小药草,之所以称为小药草,是因为他们听闻 如来说法,是无法证得实相法的,故不能成为证悟的菩萨;这类众生是指欲界人间的众生,及欲界、色界诸天的天人、天主等。

今天我们接着来看其余四种根性的众生,从 平实导师讲述的《法华经讲义》第七辑31页的经文开始看:【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妙法莲华经》卷3)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如果听闻如来说法的人,能够了知无漏法而且能够证得有余及无余涅槃,乃至已经发起六神通而获得三明(也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独处于山林之中常常行于禅定的境界,得到了缘觉的果证,这一类有情就是被 如来法雨所润泽的中等的药草。假使有人是追求 世尊所住的境界,希望自己将来也可以作佛,像这样行于精进的决定心中而绝不改变,这种人就是上等的药草。此外还有 如来的真子,专心于佛菩提道,心中常运行于慈悲的境界中,自己也确定知道将来一定会作佛,因此心中决定而毫无怀疑,这一种人就称为小树。还有人可以安住于六神通中,并且能为众生转不退法轮,可以度化无量亿百千的众生,这样的菩萨就是 世尊的法雨所滋润的大树。释迦如来平等宣说成佛之道唯一佛乘,就如同是一种法味的法雨,然而随着众生的心性及根基的不同,各自所能领受的法雨也就有所不同,犹如那三种药草以及小树、大树的体相差别,由于根性有大、小之别,所能禀受的法雨也就各不相同而有所差异。

这段经文讲的是中药草、上药草及小树与大树。佛陀说:“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所以中药草是指已经知道无漏法而可以证得涅槃的人。能得无漏法且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这是说二乘法中的慧解脱阿罗汉,乃至证得慧解脱的二乘圣者继续进修,发起了六神通及三明,成为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了,都是中药草。而这样的大阿罗汉独处于山中常常行于禅定,进而证得缘觉果了,也还是中药草。佛世时,所有的阿罗汉,不论是不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都有修学缘觉法;所以这些阿罗汉,不论是慧解脱的阿罗汉,或俱解脱阿罗汉,甚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也都精通因缘法,也都有获得缘觉果,但都是 佛陀这段经文中说的中药草。在佛菩提道中,如果不是菩萨,不论是二乘法的修证多高,甚至缘觉圣者,最多只是中药草。

接着是上药草,佛陀说:“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上药草是愿求如来的境界,希望在 世尊这里可以求得实证的佛法,将来可以成佛。在一般宗教里,是没有办法向教主开口求说将来也要成为教主的;其他宗教只有唯一的教主,可以成为教主,其他人都只能是信徒,或者是教主身边的大将,不可能也不敢发愿想要成为教主。但是佛教可以,诸佛如来希望所有众生都能成佛,所以佛教是平等的,诸佛是最平等的。菩萨敢发成佛的愿心,而向 佛陀请求教导应该如何修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只是这样求,也还不是上等药草,还必须要“行精进定”。也就是要很精进地求佛以及修行,希望自己将来可以作佛,而且心中还得要下定决心不会有疑,这是说定心所已经成就了。要成就这个定心所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光求还不算,还要下定决心而开始努力精进修行,这才算有定心所了。很多所谓的佛弟子,这一个定心所其实是没有的,就像净土法门中很有名的一句话说:“念佛一年,佛在心田;念佛两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西天。”越念佛离他们越远了,因为越念越没信心,越念越觉得这条修行路渺茫,不知道可不可以达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不知道这样念佛到底对不对?所以一般想修学佛法的人,刚开始学佛都很精进,但是一段时间后就又回到世间法上去了,显然他们是没有定心所的,心不得定,所以无法行精进定。

在同修会中,大家进禅净班修学,刚开始可能还会观望一下,但是慢慢地会发觉,要成佛必须先证得诸法本源,才能入内门修习。因此就开始很努力,想要圆满证悟的条件;或者有人已经参加过精进禅三了,虽然辛苦也还是愿意再接再厉来求证这个真实法,如此一直努力下去,继续留在同修会内,至死也不退却,这真的是“行精进定”。虽然有人不一定求此世能开悟,但知道这是真正成佛之法,虽不要求在此世一定要证悟,也会持续待在同修会内,不愿意弃舍这难得的正法缘;因为,大家知道与正法道场的正法缘不能轻言舍离,这种精进的心念确实让人感动!

所以说菩萨种姓尊贵,连三明六通大阿罗汉的种姓,都不如一位刚发菩提心的凡夫菩萨。因为定性阿罗汉只要舍寿就会永离世间,对众生没有多大的作用,所能利益的众生很有限;而一位刚发心的凡夫菩萨,一世一世地行菩萨道,三大阿僧祇劫不退转,就成为上药草了,当然就远胜过不回心的阿罗汉们了;所以即使可以入无余涅槃的二乘圣者,也只是 如来认定的中药草而已,菩萨种姓尊贵也由此可证。

接着是小树,佛说:“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佛的弟子专心佛道,因为有基本的定力,所以能够专心于佛道。这是说专心——制心一处、心不攀缘——于追求佛道的实证。如果不是一心志求佛道的实证,而是三心二意,一下想学佛求证悟,一下子又跑去学其他法;譬如修学神通,其实这时学的都只是鬼通,并不是神通,因此就不求证佛法实相了,这就不是专心佛道。所以专心佛道时,就是要依着佛道的次第修学。犹如修学神通要有次第,也要配合禅定的证量来修学;也就是要配合心性——性障的伏除,及智慧的程度来修学,才会事半功倍。

而在大乘佛法中,修学神通要在三地心后修学,才容易成就而不被鬼神所干扰。所以在什么阶位该修学什么法,就依着次第去修,这才是专心佛道;而专心佛道的结果,就可以证悟般若。接着证悟后次第进修,就必须要“常行慈悲”。这样子精进修行,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常行慈悲”呢?要到三地后心,就是即将成满三地心之前,这时还要修四禅八定,再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心;有了慈无量心,就可以“常行慈悲”。因此大乘法中说的梵行圆满,就是三地满心前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修成了,就是“常行慈悲”的菩萨;所以,三地后心即将满三地心之前,都还只是“小树”。

而四无量心具足修证之后,要再修证五神通,之后就可以借三地心的无生法忍与五神通,发起三地满心的现观,就可以进入四地,而化身到他方世界去度化有缘众生。为什么三地即将满心前还称为“小树”呢?因为这时候虽然已经不将世间一切法看在眼里,而“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己也确定未来一定会作佛,而且心中已经“决定无疑”。但是由于还无法完成三地满心的现观,所以加修五神通后,就可以化身到诸佛世界去,遇到有缘的众生就以化身为他们说法,这时才算是“大树”。所以菩萨还未发起意生身能力之前,就还算是“小树”。

最后是 如来定义的大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三地满心开始,有五神通可以用化身到诸佛世界,去度化“无量亿百千众生”;只要众生的愿与菩萨相应,菩萨就以化身去为这些众生说法。三地满心菩萨还不想取证漏尽通,能证灭尽定而不取证,故意留惑润生,所以这时是“安住神通”而为众生“转不退轮”;由于这时菩萨转法轮可以“度无量亿百千众生”而不退转,才可以叫作“大树”。“大树”菩萨在人间没有人不恭敬,如果有众生造下谤法或谤菩萨的恶业而不知悔过,大树菩萨就入梦中来教化这个众生,直到这个众生接受菩萨的教诲,愿意忏悔,而可以免除下堕地狱的业报。

小树和大树的差别在哪里?主要在于摄受众生的限制。由于小树没有意生身,也没有五神通可以在众生的梦中教导众生,所以只看表相或以神通来衡量菩萨的众生,就不会恭敬小树菩萨,而对有鬼通的凡夫则是既恭敬又崇拜。可悲的是,他们不了解那些有鬼通的凡夫,对小树菩萨却都很恭敬;因为他们知道小树菩萨值得恭敬。所以小树菩萨在人间,不但不会受到一般凡夫俗人恭敬,有时候还会被心性恶劣的众生诋毁、谩骂;只有真正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才会恭敬于小树菩萨。所以小树菩萨与大树菩萨由于发起意生身能力的有无,而被众生敬仰的程度有所不同,也因此所能摄受的众生也有所不同。

大树菩萨不但可以摄受学人,也可以摄受俗人;而小树菩萨只能摄受学人,最多只是同时能摄受中药草及上药草,对于俗人是无法摄受的,才会有一句话说:“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如果满足三地心了,却还没有智慧发起意生身,而延迟到五地时才发起意生身,这样的三地满心菩萨依然不属于大树。要能够以意生身到诸佛世界,去度化无量亿百千的有缘众生,才能称为大树。佛陀将闻法众生分为这五类,各位菩萨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属于小药草、中药草?还是上药草?或者说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小树、乃至大树?应该要如何来走这条佛菩提道?是不是应该努力不懈往前迈进?

接下来,佛陀作一个结论说:“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陀说法的时候,并没有限制小药草、中药草不要来听闻大乘菩提。我们可以从阿含部诸经里面,看到大乘经典被结集成小乘经典,譬如《大般泥洹经》《央掘魔罗经》等;另外《长阿含经》,其实也都是佛菩提道的经典。虽然这些大乘经典被声闻人结集成声闻解脱道的经典,可是 佛陀说法时,这些经典所说出来的本质其实是大乘经典,却被声闻人结集成小乘解脱道的经典,其中大乘法义已经消失不见了。可见 佛陀当年演说大乘经时,并没有拒绝声闻人听,也没有拒绝诸天天主来听,佛总是一味平怀,该说佛菩提时就说,任何人要听都可以来听闻,所以说“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

但是,声闻人听了以后,只听懂其中有关解脱的内容,结集之后阿含部的经典,就变成只说解脱道的法义;而菩萨听了,能够领解所有法义,结集下来就是菩萨道的大乘经典,内容则是佛菩提道。这就是“如彼草木所禀各异”,因为禀性是那样子,所能承受的就是那么多。所以,假使是诸天天人还没有证悟,听闻了以后回到天上去,讲的佛法就变成人天善法,因为他的禀性就是人天善法,这就是“小药草”。声闻人听了变成《央掘魔罗经》《大般泥洹经》,或是变成《长阿含经》那一类,所以他们就是“中药草”。其实有很多经典,特别是增壹阿含部、杂阿含部里面,有很多经典本来都是大乘经典;甚至有的经典,本来就是唯识增上慧学的经典,可是由声闻人结集起来以后,变成阿含部的那些声闻解脱道的经典,因为他们的禀性就是“中药草”,所能领解的就是这个程度。

上药草虽然是菩萨种姓,由于尚在凡夫位,还听不太懂大乘经典,因此是没有资格参与经典的结集。所以 佛陀示现大般涅槃后,有资格参与经典结集的小药草、中药草,与小树和大树,听闻同样内容的二转法轮及三转法轮的经典后,由于禀性不同,所能领受的法雨也就各不相同。中、小药草听闻及结集的结果,就变成解脱道的阿含部经典;而小树与大树菩萨领受与结集出来的,是大乘般若与方广经典。

既然 佛陀说法是为了度众生成佛,而没有一点点吝法之心,那么 佛陀的本怀是什么?就是要为众生演说佛菩提的成佛之法,却随着众生各自的禀性不同,所能领受的法雨就各不相同,而有这五种根性的差别。心量小的人,只能犹如小药草、中药草,从 如来所演说佛菩提法中,只听到解脱道的法义;而心量大的人,就如同小树与大树一般,能够听到真正佛菩提的法义,而可以专心佛道以及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

佛菩提道的修行是很长远,也很辛苦的,但是途中有很多法可以实证而享受法乐,这种情况要到三地心后成为大树了,就不再觉得辛苦了。所以 平实导师劝勉大家要赶快满足三地心,成为大树菩萨。想要成为大树菩萨,一定要扩大心量,并修集大福德,这主要在于是否具有能够无怨无悔为众生、为正法不断付出的心态,也不计较自己世间法上的利益。但是很多人不太重视福德的修集,实际上在佛菩提道中每一个阶段的慧学,都必须有大福德作支撑,福德修得越快,慧学也就增长得越快。要怎样才能快速修集福德呢?护持正法。而护持正法中,又以破除邪见的福德最快、最大。因为杀人不过一世之命,邪见害人则是无量百千亿世的法身慧命都不得出生。因此,救护众生不落入假佛教,或者落在常见、断见等邪见中,不但让正法更巩固,还可以使得众生在未来世有正法可以修学,不会走入邪见宗教里,这样的功德是最大,也是最殊胜的。

所以佛菩提道虽然很难修证,只要有真正的正法存在,又有真善知识教导,加上如实努力修集广大福德,不但福德修集快速,慧业也可以快速增进。各位菩萨不要忘了 佛陀的本怀在于教导众生佛菩提道,不在于让众生唯得解脱入无余涅槃。祈愿各位菩萨能早日成为小树菩萨,继续往大树菩萨迈进。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203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