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第132集

琅琊阁错解《百法明门论》中真如的真义(二)

由 正源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辨正“琅琊阁”张志成先生于2020年3月15日以〈正觉同修会的名相错解:从《百法明门论》看阿赖耶识与真如的区别〉为题的贴文。

上一集探讨到张先生贴文中引述并认为《成唯识论》对“真如”定义的这段论文,接下来这句“故诸无为,非定实有”(《成唯识论》卷2),其实是针对部派佛教声闻僧和外道的主张而说;因为在更前面的一段论文,讨论虚空无为及部派佛教所主张的择灭和非择灭无为为实有时,就已开宗明义说:【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并且以【又诸无为,许无因果故,应如兔角,非异心等有】(《成唯识论》卷2)作为这段论文论述的小结论。意思是说,部派佛教僧人认为这些离众生色、心以外可以存在的无为法,允许不必借法界因与异熟果而显示出确实有其自体的缘故,这样的真如应该如同龟毛兔角一样是意识思惟想像的虚妄法;而真如无为并不是离色法与八识心王以外能存在的法。

窥基大师《成唯识论述记》进一步解释:【“诸无为法,非定实有。”无因果故,如兔角等;他部无为无有因果,体是因果,而无因果也。】(《成唯识论述记》卷2)说由于部派佛教主张的真如等无为法既然外于众生的色与心而存在,就不能成就众生的善恶业因果,也就不符合法界的轨则;又既然离色、心,就不得显示真如无为,也不得显示其余五种无为;所以说这些无为法都不能认定为真实有,应该和兔角等一样是虚妄法。【自宗无为,非异心等,故无过失】(《成唯识论述记》卷2),因为《成论》所界定的真如无为,与众生的色、心等法非一非异、非实非不实,可以令因果法则报偿不爽,所以不会发生像部派佛教所主张一样的过失;这也才是《成论》:【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成唯识论》卷9)圣教的道理所在。

回到《百法明门论》,论文中说百法第五位的六种无为法都是“四所显示”,既然是“所显”法,就无法自己显示自己,必须有其他“能显”的所依法才能显示;也因为“能显”法之中就存有能显示出“所显”法的体性,才能显示出所显法的法性。比如一般人看见花,觉得美丽;美丽是花所显示的,因为花有美丽的本质性,离开花就无法显示美丽。同样的道理,能显示这六种无为法的能显法既然是“前四位”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就表示能显示六种无为法,或者更精确地说,能显示真如无为法性的理体,就存在这四位九十四法之中。

但是《百法明门论》对于五位法的描述分别是:【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就是说第一位众生的八识心王是一切法中最殊胜的;因为众生造善造恶都是由于心,而一切凡圣染净因果也是依八识心而立,所以称为“一切最胜故”,列在百法的首位。第二位的五十一个心所法是心王的助伴、臣仆,必定与八识心王相应,伴随附从于心王,帮助心王完成识别、领纳境界等作用,因此称为与此相应——“此”指八识心王,列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十一个色法都是众生的自内境而不是外境,也不能自己生起,是借由前二位的心王和心所法共同变现的五色根与六尘等影像相分,因此称为“二所现影故”,列在第三位。至于第四位的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也不是自己存在的,而是借着前三位的心王、心所和色法运行过程中,在不同的状态差别下虚妄假立的,所以称为“三位差别故”,列在前三位法的后面。接下来,就是“四所显示故”的第五位六种无为法,意谓着真如无为是依八识心王借色等十一个色法运行中所显示的真如法性,假立其名,然后再依真如无为施设其余五种无为法。

论文最后加上一句:“如是次第”,窥基大师解释:【由上,如是胜劣、能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意思是说:从上面对五位法的描述可以了解,由于有第一位心王为主为胜,才有接下来为臣仆的第二位心所法;有了心王和心所这二位能变之法,才能变现第三位的色法;根据前三位现象界中被认为实有的法,在各种不同状态下和合运作时的差别而假立第四位的心不相应行法;又前四位是有为法,借由这四位有为法,就显示了第五位的六种无为法。可见百法五位之间,是有着先后次第关系存在的,因此《百法明门论》才会强调“如是次第”。

因为既然是无为法,就没有作用,不会有所造作,就无法自己显现,所以必须借着有为法的运作才能显示出来,真如无为等六法都不外于此;就如同虚空是指没有任何质碍物质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却必须借由质碍物质的存在,而相对显示出没有质碍物质的地方,称为虚空,这样的虚空则是纯无为的法性。真如无为也是一样,祂所依的理体始终都是无染、清净、无为,没有办法从世间现象的角度观察到祂,所以必须先借着有漏有为和无漏有为等诸法的运作而显示出来,让有缘的众生能够观察甚至实证;这也正是窥基大师在解释“四所显示故”时,说【前四有为,此即无为;先有后无,所以最后明也】(《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的道理所在。

但是真如无为“真实——非虚妄;如常——无变易”的理体,必定本来就存在于这前四位有为法中,才能说“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成唯识论》卷10)及【言无为法者,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否则,若以有为法生住异灭造作过程,说有为法都是本无今有,有而还灭,终归于空、归于无,然后以不执著这过程中的生、灭或有、无,说这就【是以类似中观“双遮遣”的胜义谛立场来形容“真如”,强调真如是非有非无】,说这就是:【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正觉同修会的名相错解:从《百法明门论》看阿赖耶识与真如的区别〉,琅琊阁。)其实正是落于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所驳斥,部派佛教声闻僧和外道虚妄想像而提出“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主张的泥淖之中。因为“琅琊阁”张志成先生这样的“真如”,全都只是意识心中的一个概念,依于意识心的有而有,也依于意识心的灭而灭,就必定是生灭、变易、虚妄的,同样也是“许无因果故,应如兔角”,怎能是真实又如常的真如?所以,真如无为要依意识心以外永不生灭的理体而有,意识心灭时真如无为仍然继续存在不灭,才是真正的真如无为。

而我们前面依据窥基大师的解释:【此无为体性甚深,若不约事以明,无由彰显故;借前四,断染成净之所显示。】(《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探讨的结果,百法第五位的无为法虽然有六种,目的却是要借着前四位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断染成净,显示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这五种有生有灭、有来有去,却是现象界中可以观察到的无为法来“约事以明”,彰显“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的真如无为,也同时彰显五种无为法都是依真如无为假立;也就是说,“四所显示故”最终所要显示的就是真如无为。

另外,再根据五位法之间是有着先后次第关系存在的论证,那么当还原其次第,回溯最后的本源,必定是在第一位的八识心王,就已存有可显示真如无为法性的理体。因为《成唯识论》圣教说:【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成唯识论》卷9)就是说包括三界六道、四圣六凡各个界地和阶位,也包括有情众生色、心运作的一切状态之中,真如无为都犹如真实如如的法性而不变易,所以说真如无为是真实法。因此,五位百法虽有先有后“如其次第”,到最后显示真如无为;但是真如无为的理体,却“于一切位,常如其性”地真实存在着;那么当次第回溯五位法到第一位八识心王时,真如无为的理体必然也是常如其性地真实存在于有情众生的八识心王之中。

而《百法明门论》说:【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就是指有情众生的八个心识。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明百法第五位六种无为法,除了真如无为外,其余的五种无为法都是“借前四,断染成净之所显示”;例如不动无为就是第四禅已灭苦、乐受,寂静不动的境界,而在四禅等至位中已无前五识心,相应的心所法也不复存在;另外,想受灭无为指的是证入灭尽定,不只前六识心及其心所有法,乃至第七识的想心所和受心所,也全都灭尽不存在。可见众生的八个心识,其中前七识是有生灭、是可变易的;祂们既然都不能“于一切位,常如其性”地真实存在,也就不是“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显示真如无为的心体;剩下来就只有众生的第八识,因地称为“阿赖耶识”的如来藏了。经过这样依循《百法明门论》圣教开示五位法间先后次第关系,以及就第五位无为法是“四所显示故”真义的探讨,得到的结论就是:真如无为(《成唯识论》中简称为“真如”)就是众生第八识于一切位包括阿赖耶位中,其心体所显的法性。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借着演绎 世亲菩萨所造《唯识三十论颂》真义,在卷2辨正小乘部派佛教和外道论述无为法“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的主张,就已驳斥“理不可得”,就是直接驳斥这种主张是不合乎正理的;在这里 玄奘菩萨就已经建立了“真如不离众生色、心等法”的宗旨。然后就从心法中第一能变的阿赖耶识、第二能变的末那识和第三能变的前六识,以及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逐一分析阐明五位百法前四位众生色、心等法的法相,及辗转因果和生死相续的道理,用来建立一切唯识的正义;就是包括真如无为在内的五位百法,都是依这不生不灭、真实常在的第八识心体才能出生、运作或显现;到这里,《成论》所阐述的内容都与《百法明门论》对五位法的描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相契合,可说已经为卷2所立“真如不离众生色、心等法”的宗旨,提出了完整有次第的论述。

接着《成论》又再阐明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自性和三无性的正理,以及唯识五位乃至悟入唯识性相的次第;更是对于宗旨所说“真如”所依的心体,提出了能够实修亲证的法道。从《成唯识论》次第演绎《唯识三十论颂》的开示内容,与《百法明门论》就五位法间关系的阐述,若合符节的情形,就足以证明《成唯识论》最后在第10卷末总结【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故除识性,无别有法】所说的“识”,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意思是说:真如其实就是第八识的真实法性,除了第八识的识性,以外就没有任何一法可以称之为真如了。

“琅琊阁”张志成先生贴文说:【无为法有六种,皆是真如——“真如无为”——的不同描述方式。无为法是“四所显示”,是前四类有为法共同显示,不是阿赖耶识自己的性质。】显然是错解《百法明门论》“四所显示故”的真义,并且没能真正理解五位法间的先后次第关系,而提出的错谬主张。其实“琅琊阁”部落格中种种错谬的说法,根本原因都出自对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存有的不信受,以细意识取代真实而如如的第八识,故而借着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错解经论意旨,提出种种不如理、不如实的邪说谬见。

以2020年这篇张志成先生的贴文来说,先依《百法明门论》五位法的区分说:【五位法里面的前四位是有为法:1、心法,2、心所有法,3、色法,4、心不相应行法。有为指的是不断变迁造作的有为法,与不造作、常不变易的无为法相别。】又说:【阿赖耶识是八识之一,属于心法,当然是有为法。】然后说:【正觉同修会把阿赖耶识形容为“心体恒常不变,种子不断变异”的“有为无为结合体”,是一种自创的法义体系,经论中前所未见。】并引了《成唯识论》卷3的一段论文为依据,这段论文是:【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但是,这段论文不但不能支持“琅琊阁”张志成自己的主张,反而证明正觉同修会把阿赖耶识形容为“心体恒常不变,种子不断变异”的“有为无为结合体”是正确无误,完全符合经论本旨。

不过时间的关系,必须等下一集再详细说明这其中的道理了。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08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