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第97集

流转、还灭与般若中道之关系

由 正礼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一节的节目,我们介绍讲到“不思议的灭谛”。这不思议的灭谛跟空三昧、还有金刚三昧是有相连贯的关系。换言之,灭谛说的就是要把蕴处界一切法灭掉,这个时候它所获得的就叫“空三昧”;可是灭掉一切法之后,灭掉众生的身心蕴处界的时候,不是什么都没有,它还会有所谓的涅槃本际,也叫作阿赖耶识,也叫如来藏。那这个时候,这个涅槃本际、阿赖耶识、如来藏如何证得呢?证得涅槃本际、阿赖耶识、证得如来藏所获得的智慧就叫“金刚三昧”。所以,显然灭谛的道理,它是含摄所谓的空三昧跟金刚三昧

如果要了解完整的灭谛的话,那声闻人或是缘觉人他们所证得最多就是所谓的空三昧,他们对于金刚三昧他不完全了解,因为他没有真正地证得。那我们说舍利弗他证得空三昧,也证得金刚三昧,所以其实舍利弗他也是大乘菩萨。那我们说这个灭谛它跟空三昧、跟金刚三昧有关系,同时它也跟所谓的常见、断见是有关系的。因为真正证得金刚三昧的人,他是会有般若智慧的,他就不会掉入常见跟断见的。

我们看看这个《阿含经》里面的经文:

佛告阿难:“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杂阿含经》卷34)

这段经文在说:有一个叫作婆蹉种的外道出家,他来跟 佛陀学法。可是,他跟 佛陀请问的一些法就涉及到有我、无我的问题,可是 佛陀都不回答他这个问题。那个婆蹉种后来离开了,阿难就问 佛陀说:“这个婆蹉种来请问佛陀您这个问题,为什么佛陀您都不回答呢?”阿难觉得非常疑惑,因为 佛陀非常慈悲,为什么不回答这个婆蹉种外道出家的问题呢?如来就说了,说:“我如果跟他答说‘有我’,那他会以为他原来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一般众生都认为:“有我啊!如果没有我,我怎么会在这个世界生存?怎么会来学佛呢?”所以答说“有我”会增加他这样的邪见。可是如果跟他讲“无我”呢,那他也会产生疑惑啊!他说:“那如果没有我,那怎么还会有我现在存在呢?那以后我不就整个都断灭掉了吗?”所以 如来就有解释说:“如果答‘有我’,就增加他原来的邪见;然后答‘无我’,他认为说:那我原来有我,后来又无我了,那不就变断灭吗?

因为怎么样呢,因为有我表示怎么样?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体或我们的觉知心,我们都认为那叫“”;那如果说有我的话,就会把我们的身体或我们的觉知心就当作是我,这个时候会产生一种叫作常见。什么叫作常见呢?就是说它本身是无常的,可是却把它当成是它会一直存在的常法。譬如说,身体会坏掉,可是却把我们的身体当成是我;那这样的话,哪天身体坏了,那不就自己不存在了,那不就成为灭了吗?我们的觉知心也是一样这个道理,如果把我们的觉知心当成是我,那也是常见啊!因为觉知心是会灭的,每天晚上睡觉就灭一次,我们把会灭的身体跟会灭的觉知心,当成是从无始劫以来流转到现在的本体,或者当成是我们的真我,那这样就叫作常见

那如果有人认为说:“那我们是无我的,将来都是会灭尽,都不存在了。”那就叫作断见。因为怎么样?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只有一世,不是“我这世出生之后,我死了、身体坏了,我的觉知心也坏了之后,就不再出生,不再为人,不再成为其他的生命形态”。如果是当成这样的话,那就叫作断灭见

如来是离开了常见跟断见而处中说法。处中说法的意思就是说,他不会落入两边的见解,不会落入断或常的见解,他会安住于真正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作中道。因为他不会落到两边,不会落到对立;那这个不落入对立、两边的这样的见解呢,就是因为这个见解安住在涅槃的本际,安住在阿赖耶识,安住在如来藏。而这样子的涅槃本际、如来藏、阿赖耶识,祂确实是我们众生生死轮回的本体啊!而这个本体是符合事实的,所以祂成为中道,祂不会落入错误的两边。

所以灭谛所说的道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可以把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觉知心都灭尽了;可是,不可以把会灭尽的这个身体跟觉知心当作是将来还会再出生,然后他还是当成是我们生命的本体,那这样的话,就叫作常见,因为它会灭掉。如果说,我们现在的身体跟觉知心存在,我们就认为它可以永远存在;可是事实上,死了它就灭了。所以把身体跟觉知心认为它会一直存在的(它本来会灭的,当成它会一直存在),那就叫作常见。所以不管是断见或常见,都不符合灭谛的道理。因为灭谛的道理是说:在我们的身心蕴处界诸法,它的出生跟最后坏灭的时候别有一法,叫阿赖耶识、叫作涅槃本际。祂是怎么样?祂可以作我们生命的本体。

所以,经文接着 佛陀就说“处中说法”,就是说无明缘行、行缘识,然后最后到老病死、忧悲苦恼把它灭尽。为什么讲处中说法会跟十二因缘有关系呢?那是因为十二因缘,其实它有流转法,它还有还灭法。普遍在讲因缘法的时候,都会讲流转法:无明缘行、行缘识,到老死、忧悲苦恼。可是我们众生会流转,可是也会还灭啊!表示在十二因缘它有两个力量:一个力量叫作流转,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流转生死,随着流转的一个力量;那什么是还灭呢?还灭就是说,当我们十二因缘中的某一支,可以把它断坏的话,它就不能环环相扣了,这个流转就会灭了,它就会开始还灭。那表示还灭有另外一个力量来抵抗流转的力量,才使得声闻人证得初果之后,他可以七次人天往返,究竟解脱。那显然十二因缘的运转,它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流转的方向,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样流转的方向;它有另外一个还灭的运行的方向,就是断掉其中一支之后,这个无明就不再是无明了,它会变成“”,然后最后什么爱、取、有的这些烦恼的心法,就会开始灭(然后开始还灭了),还灭到最后会把十二因缘法的每一支全部灭尽。

所以显然十二因缘法,它有流转——让十二支因缘一直存在;跟还灭——最后让十二支因缘法的每一支全部灭尽。所以显然十二因缘,它在运行的时候,它有两个力量:一个力量是流转的方向,另外一个方向是还灭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刚好相反。可是我们要想一个道理:如果十二因缘同时可以成立流转,又可以成立还灭,因为任何一个人他可以流转,他也可以因为实证佛法之后还灭啊!所以显然这个十二支因缘,它有两个方向可以流转跟还灭。那我们要想一件事情:如果十二因缘法可以流转又还灭的话,那这两个法如何能够同时运行呢?也就是说,在十二因缘之外,如果没有另外的法存在的话,那十二因缘流转就永远流转啊,它不可能还灭的!如果十二因缘法本来就是还灭的力量大,那众生早就应该要还灭了啊!可是为什么没有还灭?

所以说,显然在十二因缘法之外,别有另外一个法,那个法就叫作阿赖耶识涅槃本际,或叫如来藏。这个法储存了众生生死流转的业,或者是能够还灭生死的那个智慧,才使得众生既可以还灭又可以流转,让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能够同时发生。所以 佛陀说十二因缘法有流转跟还灭这两个方向的时候,其实它就已经隐含着:在十二因缘之外,一定还要有另外一个法叫作阿赖耶识,祂使得流转跟还灭同时可以存在。如果十二因缘可以流转又可以还灭,可是没有在十二因缘法之外,别有另外一个阿赖耶识的话,那这个流转跟还灭它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不可能在十二因缘法——不假借十二因缘法——之外的另外那个法,它能够自己又流转又还灭,没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所谓的处中说法——依于中道而说法——其实说的就是:在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的这个现象可以同时存在的情形之下,已经隐含着有阿赖耶识的存在,而这个阿赖耶识就叫作无缘法。因为十二因缘是因缘法,可是别有另外一个法叫作无缘法,这个无缘法才是让流转跟还灭可以同时成立的那个法。所以显然灭谛跟中道、还有跟十二因缘彼此之间也有连贯、互相关联的道理。

好,那我们接下来来看这个金刚三昧,跟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的这个真实禅,其实它也有关系。换言之,我们所说的这个真实禅所要证得的,其实就是金刚三昧。我们来看看在《阿含经》里面的这个经文: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屏隈之处,补纳故衣。尔时,有十千梵迦夷天从梵天没,来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各围遶侍焉,又以此偈而叹颂曰:“归命人中上,归命人中尊,我等今不知,为依何等禅?”是时,十千梵迦夷天说此语已,舍利弗默然可之。尔时,诸天以见舍利弗默然可已,即礼足退去。诸天去未远,舍利弗即入金刚三昧。(《增壹阿含经》卷45)

这个是说,舍利弗有一次在耆阇崛山的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在补自己破掉的衣服。那就有梵众天的天人下来礼敬他,说了一个偈,说:“礼敬人中最尊上的、最尊贵的,然后可是他们不能知道这个最尊贵的人,到底是依什么样的内容来进行禅定?”可是这个时候,舍利弗都没有出什么声音,都默然啊!可是这些梵众天的天人,对于舍利弗默然不理会他们,他也不觉得奇怪,然后反而他觉得舍利弗默然许可了他们的偈,然后他们就很高兴地离开啦!这个时候舍利弗——天人没有离开多久——他就进入了金刚三昧。

所以,显然梵众天人他们所说的那个偈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金刚三昧。因为舍利弗在补纳故衣的时候,其实他一样有金刚三昧,不是说他把这个补衣的事情放下之后入了金刚三昧,才叫作当时有金刚三昧,其实在补衣的时候他就有金刚三昧。所以当舍利弗在补衣不理会他们的时候,梵众天也知道说他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也是很高兴地离开啊!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梵众天以那个偈来赞叹舍利弗,其实他说的就是真实禅。

我们来看看真实禅的经文,我们就可以彼此来呼应:

尔时,世尊告诜陀迦旃延:“当修真实禅,莫习强良禅,……如是,诜陀!比丘如是禅者,不依地修禅,不依水、火、风、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而修禅。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见、闻、觉、识,非得非求,非随觉,非随观而修禅。诜陀!比丘如是修禅者,诸天主、伊湿波罗、波阇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礼而说偈言:‘南无大士夫,南无士之上,以我不能知,依何而禅定?’”(《杂阿含经》卷33)

我们看看这个真实禅里面,一样是礼敬大士夫,礼敬士之上。因为他一样不知道这个伟大的参禅者,在参这个真实禅的时候是依何而禅定的?那显然跟前面我们举的《阿含经》里面,梵众天人来赞叹舍利弗的偈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舍利弗是依何而禅定的?真实禅是依何而禅定呢?一样是不知道。可是它的内容全部都是金刚三昧,为了要获得金刚三昧的智慧,就要修真实禅;修了真实禅就可以依于真实禅的道理,进行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观行;那最后依于真实禅的这个禅法,最后可以证得十二因缘法流转、还灭之外,别有另外一个法叫阿赖耶识,他能够证得。

证得这个阿赖耶识,证得这个无缘法,就可以证得金刚三昧,因为可以知道金刚三昧的这个金刚到底是什么。因为祂是离开了十二因缘,离开了流转、离开了还灭。因为流转叫作有,还灭最后就是无,祂可以离开有的流转、也离开最后还灭的无而能够存在。然后这个法,其实它是金刚的法,祂是没有任何法可以去破坏祂的;所以祂就成为法界中永远不坏的不生不灭的法,祂就称为金刚。所以,证得这个法就有金刚三昧,知道法界中竟然有这样的法存在,而这样的法跟灭谛有关,跟因缘法有关,也跟总相智有关,也跟空三昧有关。所以就把所谓的空三昧、金刚三昧、空相、空性、灭谛所有的这些法,全部融会在一起,这样子就是大乘菩萨参究真实禅,最后能够实证金刚三昧所获得的智慧。

所以中国禅宗所有的明心者,他所参究的内容,就是要把我们的流转生死中永远不坏的这个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法?要把祂参究出来。当他参究出来之后,他就获得了空三昧,也获得了金刚三昧,那他的智慧就引发起来而成就了般若的中道观;所以,能够处中说法,能够不落两边,就是般若智慧的实证。

好,那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11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