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第27集

胜鬘菩萨说 “非坏法故名为苦灭”(三)

由 正钧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今天要和大家谈谈:胜鬘菩萨说“非坏法故名为苦灭”(三)。前两集之中所说的,听起来好像是很啰嗦的一大堆,其实是为相信有三界法的人而说,因为相信有三界的法,乃至是有可以出离三界之法,这样子才能够去思考,为什么是“坏法故,假施设名为苦灭”

而不相信有三界法的人,终究是只看到眼前的人间之法、旁生道之法,然而人间之法不能够长久,人间一期的生死之后会继续到何处去受生呢?这一些人恐怕是在想:“今世为人,下一世当然还是在人之中啊!”但这却不是法界中的常态,对一般人而言,恰恰反而是六道轮回。而且也不是说:“我只要不相信有饿鬼、地狱、畜生的法,就不会往生到饿鬼、地狱去啊。”不相信有饿鬼、地狱的人,只恐怕更容易在人间造作恶业;那正是造成往生到饿鬼、地狱去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样子说下去,又把话题扯远了,现在回到胜鬘菩萨所说的“非坏法故名为苦灭”

上一集之中所说的,当行者把蕴处界等等的诸法毁坏之后,也就离开了因“有” 而生起的生老病死等苦而入了无余依涅槃,可以说是诸苦已经灭除了。为什么胜鬘菩萨要说“非坏法故名为苦灭” ?原来入了无余依涅槃以后,只留下如来藏自身而存在,已经没有蕴处界的有情,而如来藏是无我性的,那么已经没有了有情,到底是谁的苦灭?再者,因为入了无余依涅槃的缘故,已经没有了所谓的自利利他之事,这并不是 世尊以其尊贵之身来娑婆世界示现的真正的目的。然而如来藏从本以来无苦、无苦灭,所以胜鬘菩萨才说:“所言苦灭者名无始、无作、无起。”是那一个无始、无作、无起,本来就没有一切诸苦,转依了以后就可以成办“非坏法故名为苦灭”

已经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如何不坏法而一样也可以灭苦。举例而言,真正的学佛者一定都听过五阴的法(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每一个有情都有这五个法,由于这五个法的运作,显现出色、声、香、味、触等法;佛法之中就说这个是有情的蕴处界诸法。有了一般人所知道的领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法,然而受用五欲的自己与自己受用的五欲,从来都是一直会有生住异灭的状态;既然是不离生住异灭,所以是无法永远保有,无法永远保有的就离不开种种的苦。因此把蕴处界等等的诸法灭除以后,没有了有情的自己,就可以说是诸苦已经灭除了。

然而实际上是“非坏法故名为苦灭” ,那么这色、受、想、行、识五阴的法,就以其中的色法的部分略为说明其义理,在《央掘魔罗经》卷2之中有这么一段开示:

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虚空色是佛,非色是二乘;解脱色是佛,非色是二乘。”

央掘魔罗菩萨说,佛在人间示现的色法犹如虚空一样,而二乘圣者则是要把色法完全灭除,所以诸佛能为有情示现受用种种色法的同时,其实仍然不被这一些色法所束缚而自在解脱;然而二乘圣者所谓的解脱,则是要把色法完全灭除。

色法,在百法明门之中说有十一种;色法简而言之,就是每一个人“五根”所组成的色身、我们所领受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也就是山河大地上的种种尘境,再加上领受这一些尘境而在心中显示出来的“法尘”。然而这一些的色法是现象界有的法,为什么说它犹如虚空一般?其实二乘圣者把色法等完全灭除,离开了种种的束缚而得到了解脱,对一般人而言,就已经很难理解与接受了;而相对于诸佛的解脱色而言,只恐怕是更不容易被理解与接受的。

前两集之中说过,一般人是一直贪著着有生住异灭的有,既然“有”是不离开生住异灭的,虽然想要永远保有之,却是无法永远保有,所以就会有种种的苦。接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来说明这个内涵。首先问大家说,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被生下来之后会喜欢、讨厌自身周遭的种种,因而就会有男欢女爱的事情,接着就会有男婚女嫁之事,乃至现在会有男婚男嫁、女婚女嫁之事?“我不知道啊。当我们被生下来之后,所认知的世界就是这样啊,不是都说那叫作本能吗?”这一个不知道的一部分,在佛法之中就称为一念无明。也就是说,过去世一直贪爱着五欲的境界,造作了之后,其种子落谢于第八识,今世遇到相类似的境界,种子生现行以后就会对那一个境界产生了爱乐之念,而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然有产生爱乐之念,一定相对会有产生憎恨之念的。假如一定要去推究其原因的话,其实就是众生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这一些五欲的境界根本不是真的,不但是五欲的境界不是真的,连领纳、受用五欲境界的我们自身亦复不是真的。

此处五欲的境界相,受用五欲境界的自身,于其中就施设了能取、所取,而能取、所取两者都是念念生灭的,所以就都不是真实的。请问我们要追求到什么地步才会有结果呢?答案应该是不必说而自己可以明了的。假如第一次听到这样子的说法,会不会有晴天霹雳的感觉?或者是根本无法相信?但日后反复熏习、加上福德资粮的修集,才能够接受这样子的说法,甚至是自己努力去修学这样子的观行;然而这里所说的“后时”可不一定是今世,后后未来世才发芽成熟的情形那都是正常的。然而一般人也许会有另外一种说法:“五欲的境界那么可爱,不喜欢的人才是傻瓜。”真的是这样子吗?只恐怕是这个人还没有受够因为五欲而有的爱恨聚散之苦吧。

定性的声闻知道这个道理,也分证其义理,最后入了无余依涅槃;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自己的五蕴灭尽了,当然就是“非色”。而菩萨入于初地,也要如同声闻之所证而降伏性障如阿罗汉,其实也可以灭尽五蕴而入无余依涅槃的,却发愿尽未来际不灭五蕴,继续生生世世取得五蕴,自利利他的过程中而除去烦恼障的习气以及无量无数的上烦恼,最后成就佛道;依于因地的十无尽愿,仍然继续在人天之中示现有五蕴身,但那个时候已经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究竟解脱之身。

定性的声闻灭了五蕴身入了无余依涅槃,因为无余依涅槃之中其实已经没有有情了,又是谁证了无余依涅槃呢?故而方便说是证涅槃、得解脱。可是菩萨入于初地之前也可以入于无余依涅槃,却不取证而继续于人天之中示现有五蕴身,而上求下化的中间修证的内涵与定性的声闻有何差别呢?简略地说明一下。先再来看看一段在《杂阿含经》卷44之中的记载,有一位善臂别梵天往诣佛所,向 世尊禀白他与另外一位婆句梵天的对答:

婆句梵天即说偈言:“有四种鹄鸟,三种金色宫,五百七十二,于中而禅思,观我身金色,普照梵天宫;汝且观我身,何用至彼为?”我即说偈而答彼言:“虽有金色身,普照梵天宫,当知真金色,是则烦恼事。智者解脱色,于色不复乐。”

这一段经文之中第二首偈颂中“我即说偈而答彼言”“我”——也就是善臂别梵天——善臂别梵天说完他的偈颂之后,佛于是就应可善臂别梵天之所说。

那么在《杂阿含经》卷第44之中这一段记载,善臂别梵天要前往 世尊示现的地方去供养听法,可是婆句梵天却告诉他说:“我们都因为证得禅定而生到梵天,身上有金色光而且普照梵天宫,你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还要去拜见世尊呢?”证得初禅是降伏了对欲界的五欲贪爱,而生到了梵天之后,其色身果报具有金色光,然而由于婆句梵天之所说,正说明了,他虽然已经远离对欲界身的贪爱,对于初禅的天身是仍旧有所贪爱的;所以善臂别梵天才对他说:“我们虽然都有金色身,但贪著于金色身的本质,却仍然还是为烦恼所束缚。而世尊则是在成佛之前两大阿僧祇劫的因地,就已经除去这些烦恼,所以我们更应该一同去拜见世尊。”善臂别梵天之智慧显然是比婆句梵天还要殊胜。二乘的圣者,也证得了“能取、所取空”的义理,所以当然可以把对三界爱的现行烦恼除去;之后,但却执取了“空”而要把自己的五蕴身灭却取证了无余依涅槃。这是因为没有像七住位以上的菩萨证得了另外一个层次的“能取、所取空”;那就是“能取、所取都是空性如来藏之所出生、变现”,既然是空性如来藏之所出生、变现,那么也就是如来藏的一部分法啊。因此为什么同样是色、受、想、行、识,对于一般众生则说是“五阴”,阿罗汉、辟支佛及入地以后的菩萨就都改称为“五蕴”?因为其所修证都可以不被这五法所阴盖而能够出离三界生死,但是二乘人取证涅槃,而菩萨尽未来际在人天之中利乐有情。二乘人与菩萨所依止的智慧正是有天壤之别。

这样子说明之后就可以明白,色法等是由每一个有情的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而出生;因为对一般人而言,每一个人的七、八两个识都一直存在,但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则是可以把第七识末那灭除的,所以第八识才是本际,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是本然自性清净,为什么出生了我们的五阴之后,反而说五阴是有杂染的、不清净的呢?那正是刚才之所说:无始以来,我们的前身、前前身等一直把烦恼障的种子种入第八识之中,所以后世、后后世的我们才得要去受用那个成果。而如来藏能够出生色法等,这就表示说,色法等其实就是如来藏一部分的法,而如来藏又是本然自性清净,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慢慢地接受色法等本然清净的道理呢?既然色法等本来就是清净,那为什么要灭却色法等,如同二乘人而入无余依涅槃呢?更何况说,入了无余依涅槃,其实就没有了有情;这样子到底有没有“灭苦”可说?所以只要在五阴身现起的生生世世,历缘对境去灭除其中的无明,而将遍计所执性除去,慢慢地就可以转变而清净。

然而这其实是佛菩提道中修证的大事,是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究竟地成办。所以,“非坏法故名为苦灭,所言苦灭者名无始、无作、无起、无尽、离尽、常住、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并不是毁坏蕴处界等诸法的缘故,而可以说是苦已经灭除。无始以来就已存在的祂,从来不曾有所造作,心一向是不曾起心动念;我们转依这样的体性,无妨生生世世继续还有五蕴现起,但仍然是清净的法,而且也能够当体即得解脱,这样子才是真正的苦灭。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29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