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一)

第89集

三乘菩提清净的差别

由 正才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我们这一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写的《胜鬘经讲记》来作说明。

那么上一集,我们辨正了某位号称佛教界导师的出家法师,注解《胜鬘经》的这两句经文:【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但是还没讲完。这位法师的意思是说,其实三乘菩提的智慧是平等的、一样的、没有差别,所以诸佛所证的智慧、证境跟阿罗汉所证的智慧、证境是一样的,他也主张说“二乘圣人所证的是大解脱的自在”。

那么上一集我们已经为各位菩萨说过,二乘圣人正因为对生死苦有恐惧,才要入无余涅槃,所以显然不是大解脱而且不自在。只有菩萨因为证得如来藏以后,可以现前观察到:入涅槃只是把自己蕴处界等法灭了以后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中仍然是如来藏的独住境界,只是如来藏不再出生蕴处界,而建立为无余涅槃而已。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既然可以现前观察自己存在的生死痛苦之中,如来藏本来就是涅槃了,那又何必再去取无余涅槃呢?所以就何妨辛苦一点,承担起如来的家业,这样才能说是大解脱的自在。可是这样的解脱自在,却是定性二乘圣人永远无法实证的。

而凡夫之人不证无余涅槃,是因为他不知道入涅槃是什么,当他知道入无余涅槃是十八界断灭,是自己灭失而不再存在了,他就不想证了;可是虽然凡夫们不想证涅槃,菩萨却看一切凡夫也都是本来就已经涅槃。所以菩萨即使自身还没有离开胎昧,下一辈子再来而使色身及觉知心全都换新了,不再是这一世的自己了,那时佛菩提的证量也都因为胎昧而忘光了,但是仍然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再悟出来,只要正确的佛法还在人间继续弘传着。这样现观以后,心想:“我怕什么!本来就涅槃,涅槃永远存在,何必害怕?假使下辈子悟不出来,三辈子、十辈子以后,总还是有机会悟出来的。既然悟过了,不可能都没有因缘再度悟入;如果十辈子以后,有一次机会再悟入,那又可以前进很远。就算是三辈子都因胎昧而忘了此世的所悟,然后其中一世能够悟入,这样一世一世不断地在这里受生下去,成佛也是很快的。”菩萨这样想清楚了,就愿意承担起如来的家业了。

何况菩萨的证量,到了三地满心开始就没有胎昧了,并不是永远都有胎昧的,菩萨这样看待未来世,就不必害怕了。因为现前就是涅槃了,何必再去取无余涅槃?既然如此,即使在尚未离开胎昧以前,心中还是没有恐惧的,那才是大解脱自在。二乘圣人如果不是害怕未来世的生死苦,那他们为什么死后一定要取无余涅槃呢?正因为没有真实解脱,没有真实自在。所以前面那位法师所讲的“二乘圣人是大解脱自在”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字面上意思却是正确的,因为他有一个前提施设“三乘菩提是一样的”。所以跟那位法师论法时,如果不先谈前提,他还是会坚持他所讲的没错:“难道菩萨不是大解脱自在吗?而菩萨所证的佛菩提就是解脱道啊!”你听了,没发觉他的落处,心想:“对啊!”那他就有话了:“那你怎么还来责备我?”所以你一定要把他的错误前提先点出来,他才没有办法反驳你,因为他会以错误的前提反驳你。

接下来,那位法师又是怎么注解《胜鬘经》的下一句经文“清净等,故得涅槃”呢?他说:

约智证离垢所显的“清净”法界说,虽随智而似有分满,而实本性清净,也是平“等”的。 (《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73。)

他在这里,仍然是把《般若经》所说的平等理,套用到声闻的解脱道上来。我们看 平实导师是怎么评论他的这个说法,平实导师说:

他说的“约智证离垢所显的‘清净’法界说”,这一句话是有问题的。二乘无学圣人所证的清净,是意识心的清净,并不是他所说的“本性清净”,而是本来染污的心,后来修断我见、我执、我所执,才转变成清净的。只有佛菩萨所证的如来藏心体才是本性清净的。如果二乘法也是共此一证,同样都是证这个如来藏的本性清净,不是由不净修成清净的,才可以说所证的清净性是平等的。 (《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336。)

也就是说,二乘圣人所谓的清净心是意识心,这其实并非本来清净的,而且是成就四果阿罗汉以后,仍然有时不净,所以才会有毕陵尚慢、大迦叶闻乐起舞、难陀比丘说法时先顾女众等等习气的继续现行。纵使意识心在成佛时可以究竟清净,那也不是本来清净的;而菩萨所证的清净心,却是无始劫以前就已经是清净的,是本来清净而不是修行以后才转变成清净的。三乘贤圣所证的清净心既然完全不同,因此实证产生的智慧,当然也就随之不同。

所以那位法师所说的二乘圣人所证“智证离垢所显的清净法界”,是本来不净的意识心,渐修以后有了不同层次的清净性,不是一切人同等清净性的心;而菩萨所证的“智证离垢所显的清净法界”,并非本来不净的意识心,而是本来清净的实相法界如来藏心,是一切人都同等清净的心。也就是说,二乘的智证与清净法界,只能存在于蕴处界等现象界中,而菩萨的智证与清净法界,则是兼含实相法界的;显然菩萨的所证是函盖二乘法,而二乘法不能函盖大乘法。所以,不能像那位法师这样妄说三乘圣人的智证与清净法界是平等的。

所以三乘圣人所证的清净心显然是不同的,菩萨所证的清净心是第八识,而且是本来就清净性的心;二乘圣人所证的清净心则是第六意识,是本来不净而在修行断尽我执以后才算少分清净,仍然有烦恼习气待尽。而且二乘圣人舍报后,要灭掉自己本来不净而变成清净的意识心,而菩萨永远不会舍弃自己本来就清净的如来藏心。既然是舍报后,必须要灭掉的那个会被灭掉的意识心,又是本来不净后来才清净的,怎能说祂是本性清净心呢?所以那位法师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也许有人怀疑说:“这是你的一家之言,事实上不一定如此。”那不然我们就从阿含道来证明一下吧!譬如阿含道中所说的心解脱,是断三缚结加上发起初禅,离生喜乐现行了,离开了欲界生,所以成为三果人,这样才称为心解脱。那么请问:断三缚结、证得初禅而离开欲界,成就五下分结的断除,这个心解脱是哪个心呢?其实还是意识心。如果从三果这个心解脱来进一步观行,有漏能够断除了,有漏就是对色界有及无色界有在解脱果上的漏失,然后五上分结,主要就是无明漏也断尽了,就成为慧解脱了。虽然只有初禅,是从见地及初禅,在心解脱的三果基础上面,再去断有漏、无明漏,然后成为慧解脱。这个慧解脱,请问是什么心?祂还是意识心。

从三果证得的心解脱,四果证得的慧解脱,乃至证得俱解脱,请问能证、所证的意识心是本来清净的心吗?当然是本来染污的心,是本来就具足我见、具足贪瞋痴的心,并不是本性清净心。可是那位法师,却把如来藏的本性清净心,套到本来不净的意识心上来,说是本性清净。假使单从他的文字表面上义理来读,会与般若诸经中说的本性清净心互相连结,而认为是说同一个心,那么他所说似乎就变成是正确的,怪不得以前有那么多人相信他。但我们一一把它挑出来,作了详细的说明以后,要让他那一派的大师与学人们都知道,他对大乘经的注解,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他“一无是处”。真的一无是处,因为他的中心思想偏离了正法,其余次法就全部跟着偏离;乃至他们极力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时,所说解脱道都一样是错误的。

再来看这位法师接下来所作的注解,他说:“【智慧等是般若德,解脱等是解脱德,清净等是法身德。】(《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73。)他这三句话是注解《胜鬘经》这三句经文:【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清净等,故得涅槃;】(《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那么他的注解到底正不正确呢?平实导师是这样评断的:

二乘人的智慧是世俗谛的智慧,只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无常、可灭,不证法界实相,故不知万法悉由如来藏出生及坏灭,故无般若慧,焉得说有般若德?法身德不是指修行后的清净心境界,而是指万法本源的如来藏,万法都是以如来藏为身,故名法身,二乘无学愚人不证如来藏,焉知万法都由如来藏起?焉知万法都以如来藏为身?故无法身德。是故三德不可以二乘缘起性空的世俗谛而解脱也! (《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339~340。)

所以说,二乘人的智慧只是世俗谛的智慧,只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无常、可灭;二乘缘起性空法义所观行的对象,都是世俗界的蕴处界及山河大地等法,从来不曾涉及法界实相,所以不知万法都由如来藏出生,也不知道万法是由如来藏来坏灭。所以二乘圣者没有实相般若智慧,怎能说二乘圣人也有般若德呢?所以那位法师把三乘揉合为声闻乘,说唯一佛乘就是声闻解脱道,说实证解脱道的智慧就是般若德,根本就是妄说,是欺诳佛教界学人。

至于法身德,也不是指修行清净以后的意识清净心境界,而是指万法本源的如来藏。由于万法都以如来藏为身,如来藏才能名为法身。意识心,众所周知都是夜夜断灭的,在圣教量中也处处证明是生灭法;既然是生灭法,意识当然不可能出生蕴处界等诸法,怎么有可能是法身呢?所以法身当然是能出生蕴处界等万法的心,那就是入胎识如来藏。法身既然是如来藏入胎识,而二乘无学圣人都仍然有实相上的愚痴,因为都还不能证得如来藏,都还不懂实相,所以称为愚人,那又怎能了知及现观万法都由如来藏生起呢?又怎能知道万法都以如来藏为身呢?当然没有法身德。所以那位法师不应该把大乘三德,套在二乘缘起性空的世俗谛智慧上,来说二乘圣人也有法身德。

至于解脱德,二乘圣人固然有解脱德,但他们的解脱德也只是极少分,不如诸地菩萨有多分解脱德,更别说是佛地具足解脱德了。因为无量无数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他们都还没有开始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的断除,是要经历长劫的修行才能断尽的,至少要从初地开始,历经两大阿僧祇劫才能断尽的。然而精进的利根人修阿罗汉道,只是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不必断除习气种子,只要一世便可以成就;最迟钝的阿罗汉道修行者,最多只需四生便可以成就。可是一世或四生的精进实修,而只断除烦恼障的现行,相对于两大阿僧祇劫的精进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能够相提并论吗?所以到达佛地时,习气种子随眠究竟断尽了,那个解脱德才算圆满;阿罗汉一世到四生所断的烦恼只是现行而已,不曾断习气种子。既然过恒河沙数的习气种子并没有断,解脱德能具足吗?显然是很差的。所以二乘圣人虽然有解脱德,解脱德也是不圆满,而只有极少分,所以那位法师说“清净等是法身德”,显然是有过失的。因为二乘圣人的清净,只是在现行上来说罢了,并没有牵涉到习气种子的断除,是连初地菩萨都及不上的。

而般若德,二乘圣人是完全没有的,因为般若所说的实相境界、中道境界,都是依第八识的无量数中道义来说的,都是依第八识是万法根源的实相来说般若;是以第八识的无量中道义,来现观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现观万法的缘起性空,而说这样的智慧叫作般若德。可是如果没有证得如来藏,绝不可能发起这种现观智慧的,那他们如何能有般若德呢?

至于法身德那就更不必谈了,因为二乘圣人没有证得万法所依身如来藏,当然就没有法身德。由于时间关系,其余部分只能留到下一集再继续为各位菩萨说明。

今天就先为各位说明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67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一)》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