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113集

诸行无常(二)

由 正圜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单元。这个单元取材自 平实导师所写的《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一书, 平实导师为了救护广大南传佛法学人,得以回入佛法正理之中,一世可以取证解脱果,以五年的时间写作完成《阿含正义》共七辑,用以广利今时后世之有缘佛子。

在上一集中我们为大家说明,要成就无余涅槃的修证,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就是必须灭除三行;也就是灭除身行、口行、意行。然而多数修行者对于身口意行的详细内涵,误会者多了解者少,才会陷入久修解脱道而唐捐其功的窘境,因此唯有如实了解身行、口行、意行的内涵,才能让我们得以确实断除解脱道所应断除的无明,取证解脱果。今天我们要从《阿含正义》第四辑第1075页继续说起,前面一集我们说:行阴是指身行、口行、意行,这也就是诸行无常的行,《杂阿含经》卷12云:【缘无明行者,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在这一段经文中说缘于无明而有行,行就是指身行、口行、意行;而这些行即是十二因缘法中的行支,但这些行支都是指有记业而言,属于比较微细的行支;如果不是和善恶业有关的身口意行,而是无记性的业行,就不摄在因缘法所说的行支之中。一切和善恶业有关的身口意行,也都摄属于五阴中的行阴,因此行阴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无记性的身口意行在内,这其中有种种的差别存在,行者都必须深入了解,以免未断行阴而自以为是已断行阴,而犯下大妄语业。

凡是有记业的身口意行,都会在舍报以后随着业种的大小与因缘而开始受报。然而什么是无记业呢?无记业的身口意行不会影响正报,譬如不伤害众生,对众生也没有做过增益的事情;比如个人的饮食谋生、技艺学习、睡眠休息、运动健身、行住坐卧、观察诸事、呼吸、大小便利等,固然会影响到此世的健康,及未来世的世智辩聪,但不会改变往生处所及所受善恶业报的结果,所以是不会被异熟识的因果业行所记录,而改变受报的环境,这就是无记业种。凡是无记业行,都不属于因缘支的行支所摄,却是五阴中的行阴所含摄;有记业行、有善恶性的业行,才是因缘支的行支所含摄的范围。

以上是对一般初学解脱道者而说三行,但是如果您已经深入修学解脱道很久了,而且已经确实了解我们前面所说的法义时,对您而言,这时的身口意行就必须有更深入的说法。我们来看 佛在《杂阿含经》卷21中,是如何开示的:

复问:“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复问:“何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答:“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复问:“尊者!觉观已,发口语,是觉观名为口行。想、思是心数法,依于心,属于心想转,是故想、思名为意行。”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鼻中呼气及吸气名为身行、有觉有观称为口行、了知与思量名为意行。而什么缘故说呼吸名为身行?为什么说有觉有观名为口行?为何又说了知与思量名为意行呢?那是因为气息的出入是身体的行为,依于色身而呼吸,属于色身的呼吸,必须依附于色身才能运转,由这个缘故而说出入息名为身行。众生因为有觉有观的缘故,才会开口言语,由这个缘故而说有觉有观就是口行。想与思量都是意的行为,了知与思量性都是依于意根与意识心,是属于意根与意识心的功德,也是依于意根与意识心而运转的,由这个缘故而说了知与思量的功能,都是意根与意识心的行为。又由于觉察及观照以后,心中发“行”出来就成为口中的言语,因此这个觉察及观照就名为口行。想与思量是意根与意识的心所法,依附于意根与意识心,属于意根与意识心的心所法运作,因此想与思量名为意行。

各位菩萨:由前面这段经文,相信您已经可以很深入而且确实了知身口意行了;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说明的是:口行与修证俱解脱的关联。请问菩萨们:您晓得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时,是先灭身口意中的哪一个行呢?我们来看 佛在《杂阿含经》卷21的开示:

复问:“尊者!云何入灭正受?”答言:“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复问:“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答言:“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尊者进入灭尽定时,心中不会说我已进入灭正受、我正要进入灭正受,而是要以渐渐息灭,这三行作为种种方便,趣向进入正受境界之中;而进入灭正受时,是先灭除口行,然后灭除身行,最后才是灭除意行。

一般人的想法,总是以为取证灭尽定时,是先灭除色身的行为,然后灭除心中的言语,不需要灭除意行,因为一般人所以为的意行是意识觉知心中的言语,而不是指意识心的了知性继续存在;而且一般学佛人所认知的身行,都只是指色身的动转,不曾涉及色身的呼吸,但色身的呼吸及脉搏仍然都是身行;而一般大师与学佛人所知的口行,则是单指口中的言语,从来不曾涉及觉观的部分;至于意识的存在本身,其实就是意行,但是众生都不曾了知这个道理,总是误认为意识心中没有语言文字,或是不对诸法作思惟、抉择时就是没有意行存在。其实当意识觉知心存在之时,纵使都没有语言文字,而住在四禅八定之中,也都是意识心对一念不生境界的意行,否则是无法住在四禅、四空定中的,这其实是意识心刻意保持在定境中,制心一处而不动摇,仍然是意识心的行为,所以意识心存在之时正是意行。然而禅宗错悟者,常常住在离念灵知的静坐境界中,往往误以为是没有口行的境界,其实都是错误的认知啊!无想定中也是灭除意识心行的,因为在无想定中,意识心已经自我灭除,已经没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了。然而一般人乃至大师们,也都误以为觉知心中,没有语言妄想存在,就是证得无想定,殊不知觉知心中没有语言妄想时仍然只是欲界定而已,意识心及五尘都还是存在着,连未到地定都还没有生起,怎能自我高推是证得无想定呢?

无想定是在息脉俱断而证得第四禅,并且对四禅境界的入出都已经很娴熟了,才能进一步灭掉意识觉知心,那才是真正的无想定。不是像某先生书中所讲的,没有语言文字时就是证得无想定,无想定中灭除了意识心行,因为意识觉知心已经灭除而不存在了,并且这时也已灭除了口行,因为无想定中没有任何的觉观,不只是没有五尘觉观而已,连定中的自我觉观也都灭除了;因为无想定中,是没有意识觉知心存在的,而且身行也都灭尽了,色身固然还在,但是色身已经没有呼吸与脉搏,心跳停止了,所以完全没有身行、口行、意行,唯除意根之心行外。这绝对不是如某先生所说的,还在欲界境界中的离语言文字,而且仍有呼吸的境界,可以称为是证得无想定啊!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身行、口行、意行存在,不论这三行已经多么微细,都仍然不离行阴的行苦。而行苦的内容是学佛人最难了知的,特别是在末法时代的今天,现在之所以被称为末法时代,是由于真善知识稀少,而一般人所以为的大善知识,总是像某先生等人一样误会般若与禅定,不论是大法师或大居士都一样,很难得见到真正的大善知识。而真正的大善知识所说的法义,也都与一般学佛人,及大师们的说法不同,当然很难获得一般学佛人的认同;那是因为真善知识的法义,常常会遭受凡夫大师与学人的毁谤和抵制,导致一般学佛人尚无眼目而跟着盲从之,拒绝接受真善知识正法的教导。甚至于盲目地跟着凡夫大师们,一起抵制正法,心中却洋洋自得,以为已经成就护法的大功德;不知自己早已被误导,而跟着大师一起成就破法的大恶业了。

因此十二因缘法中的行,与解脱道中求灭尽定所讲的行,行者对于其中之分际应该有所了知,才不会永远停留在解脱道初机学者之中,才能进前实证解脱道的见道而取证初果,乃至取证慧解脱、俱解脱。而所谓因缘法中的行,就是一定会与未来世、异熟果报有关的身口意行,会导致未来世受生正报的变化。造恶业的身口意行,会堕入三恶道中受恶报;造善业的身口意行,会上升欲界天享受天福;修习禅定的行,会上升色界、无色界享受天福;护持正法的行,会获得人身或欲界天身;以护法之名而造作破坏正法的行,则会堕入地狱受大苦恼;这些都是属于影响正报的行为。由身口意三法,或二、或三配合实行而完成的行为,就是因缘法中所说的行支;换句话说,行支是说身口意所造的行为本身,都是有关善恶业的行为,都属于五趣人天果报的行为。(《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页1083。)可是解脱道中所讲的行,却与因缘法中的行有所不同,这种行无关善恶业,举凡色身的功能、觉观的功能,意识觉知心的存在,就是身行、口行、意行;所以色身虽然没有在造作善业、恶业、无记业,但是只要色身还在呼吸,心脏还在跳动,那就是还有身行。所以灭除身行的境界,是在进入第四禅,或在四禅前的未到地定的深定之中才会灭除的,四禅后才能证入的无想定,当然更是如此了。

觉观就是口行,当学人修定之前,常常与人言语闲聊,这些闲聊的口行,都是因为先有觉观;觉观即是显境名言,然后生起了表达心中意思的念头,才会口出音声发而为语,成为表义名言。可是当学人开始学佛,而正在修定之时,心中往往语言妄想不断,那些语言妄想都是由于有觉有观所导致,假使对外境五尘没有了知的欲望,心中也没什么烦恼,五尘觉观就会灭除;而进入二禅等至位中,连心中都不会有语言文字,何况会有口中的言语出现呢?因此说觉观就是口行,当心中自言自语时就是口行中的一种,而这种口行都是由于有觉有观而产生,所以有觉有观时,纵使还没有语言出现在觉知心中,就已经是口行不断的境界了。意行不是单指意识觉知心不断地观察、思量、判断应该作什么事;而是说当意识觉知心存在之时,即使是禅定等至位中不触外五尘,那也还是保持着觉知心的了知性,这个了知定境的了知性正是意行;所以当觉知心意识住于了知性当中,一念不生时仍然是意识心的心行;假使想要证得无想定或灭尽定,就必须灭除意识心,使祂不现起而没有了心行,否则绝对是证不了无想定和灭尽定的。

各位菩萨:以上为您说明的是身口意的详细内涵,假使菩萨们想要修除身行、口行、意行,单凭定法的修行是极为辛苦,而不坚固的。譬如外道们修证禅定时,往往是投注毕生精力去修持的,可是成果总是不彰,而且即使证得禅定之后,如果无法每天练习及入定,不久之后禅定仍会逐渐退失。因此真正想要修证禅定的佛子们,其实应该要在灭除烦恼的法上用功修行,才不会使已经证得的禅定境界退失掉;也就是说想要修证灭尽定的人,最好必须先证得四禅及四空定,具备四禅八定的功夫;或者能够得到真善知识的指导,而在第四禅中直接证入灭尽定,因此想要真实修证灭尽定的人,一定要懂得修除身口意行的道理,就能知所进道获得解脱。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822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