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84集

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二)

由 正纬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上次给大家提到菩萨摩诃萨可以说在佛法里面是最为关键的地位。因为有了菩萨摩诃萨之后,才能够教化众生;有了菩萨摩诃萨之后,也才能够成就所有一切我们在佛法里面,除了 佛之外,底下的所有的一切的果位,都是依于菩萨摩诃萨的教导以及带领之后来成就的。那么菩萨摩诃萨本身,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成就了所有我们在解脱道上面所看到的诸项的果位。当然最后的,我们说在佛菩提道部分的每一个阶位,也都是由菩萨摩诃萨一一去成就的,最后乃至于成佛。所以我们说菩萨摩诃萨,在佛法里面是非常关键,弥足珍贵的。菩萨摩诃萨的界定呢,就是他要持如来藏、要深信如来藏,并且一路以如来藏教化众生,一路以如来藏自我修持,这个是菩萨摩诃萨的界定。当然就是说,我们最初的发心,还是希望能够让大家瞭解到说,什么是在家?什么是出家?当您在面对僧,僧人的「僧」这个字的时候,您应该怎么样界定呢?所以我们上次有引了另外的经文来跟大家分晓,这里我们再把这个经文,读出来给大家听一遍,这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这个部分呢,我们不妨连着接下来的经文,继续看下去。

下一段的经文是:「云何名世俗僧?谓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别解脱戒,是名世俗僧。」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观众是不是有勐然的醒觉?我们平常对于在家出家,或者说对于僧人的「僧」这个字的界定,我们脑海里面几乎都是直接浮现这个形像来界定的。比方说当我们说到僧人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说,已经剃除鬚髮、穿上袈裟,这个才叫作僧人。但是各位从这个经文来看,剃除鬚髮、披上袈裟,这个只是成就世俗僧的条件,并且是条件之一喔!因为这个经文讲的是说,剃除鬚髮、穿上袈裟之后,还要加上成就出家别解脱戒,才叫作世俗僧。所以意思是说,什么叫作佛心目中的僧人?是什么叫作僧人?并且还特别的界定,这个叫世俗人所该认知的僧人是什么样的状况呢?除了他剃除鬚髮、穿上袈裟的这些表象之外,他还必须要持守 佛所制的戒法。这个可以说在我们一般人,对于僧这个字的形像里面,可以说都疏漏了要持 佛所作的戒法这一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界定说,哪怕他是现出家相,可是如果他违背了 佛所制的戒法的话,那么他连「世俗僧」这三个字都谈不上,当然即便符合了这两个条件,还只是世俗僧。

那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胜义僧呢?请问大家:胜义僧,当然按照 佛这段经文的意思来讲,胜义僧是不是僧呢?当然就是僧团里面的僧啊!所以胜义僧本来就是僧人。可是这里面讲的胜义僧是说,哪怕这个有情他是带在家相,他不剃鬚髮也不穿袈裟,甚至他也怎么样?不跟着一般人受一切的出家的别解脱戒,他没有受出家的别解脱戒,但是他自己本身一定有受持着菩萨戒,因为后面有一句「自恣悉皆遮遣」。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从心所欲而不踰矩」。这个不踰矩,放在僧这个立场来看,当然就是不会超过 佛所制定的规矩,那么 佛为了这些菩萨所制定的规矩就叫作菩萨戒。所以我们说,哪怕一个有情具足了在家相,你可以看他整个就是在家人的样子,那他也没有跟着一般的出家人去学持这个声闻的戒律,可是他会持菩萨的戒律;那更重要的是假如他「有圣法、得圣果」的话 ,他就叫作胜义僧。这里什么叫作「有圣法、得圣果」呢?我们可以很简单的用前面的经文,一路贯串着给大家讲解。

我们刚才在讲菩萨摩诃萨的时候,不是才刚说了菩萨摩诃萨是里面最关键的地位,然后菩萨摩诃萨何以界定?就是依照他是不是有持如来藏、是不是有信如来藏、是不是有依如来藏来教化众生、是不是有依如来藏来自我进修。所以整个菩萨摩诃萨,他的关键就在于「如来藏」这三个字。那当然我们谈到了所谓的「有圣法」,那一定讲的是什么呢?讲的就是他有「如来藏」这个圣法啊!得圣果,得的是什么圣果呢?当然就是与如来藏相关的这些果位。所以等于是说,当他分分的证到了如来藏的诸般的殊胜的境界了,那就是所谓的「得圣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说,如果满足了「有圣法、得圣果、自恣悉皆遮遣」的这些条件的,哪怕他具足现出一个在家人的样子,他仍然是胜义僧摄。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个胜义僧跟之前讲的世俗僧,两个放在一起的话,大家应该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胜义僧他的重要性、他的关键的地位,远远不是世俗僧所能比的。这说明了我们过去的一般人,从形像上面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出家人的时候,其实里面是有很多的缺失的,因为你眼前的这个人,或许他只是现在家相,可是如果他「有圣法、得圣果」,而且「自恣悉皆遮遣」的话,他已经就是胜义僧了啊!在 佛的眼光来看,他就已经是出家人了。所以这种状况可以说,他是十足的心出家,可是身体所现的形像,是一个在家人的形像。

那从这里呢,我们就要跟大家讲就是说,在家跟出家之间的分际不是在于表相。当然我们话又要说回来,因为我们对于世间的佛法的弘扬来说,出家的僧团毕竟就是住持佛法很重要的一个表徵。所以我们说,不管如何,只要现出家相的话,我们仍然是要予以尊重的。因为当一个僧人他穿上袈裟之后,其实那个部分就是代表了 佛陀的一个象徵,所以我们理当予以尊重。那如果说这个出家的僧众又能够严持声闻的戒律的话,我们更加要予以敬重;因为这个实在是非常非常的殊胜的一件事情,持戒清净的僧人来讲,应该来讲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要非常的敬重。但是敬重归敬重,可是如果我们谈到了说,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立场来看的时候,其实还是要回归看说,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圣法、得圣果」。因为唯有「有圣法、得圣果」了,然后这样子一个人才能够真正的能够教化众生走向佛法的正道。所以我们等于是告诉大家,我们对于僧服这件事情,对于僧服要予以敬重、要有恭敬心,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够崇拜僧衣。为什么呢?因为真正该崇拜的是他有没有圣法、有没有圣果,而不在于那一身的衣服。这点请大家特别注意。

关于在家跟出家之间的这些界定,我们讲完了之后再回归到《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我们继续给大家看下一段经文,这个经文谈到了也是在家出家之间的关系,这段经文是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192页,请大家参照。我们接下来给大家唸一次:「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二者教。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这段经文我们直接看,就是说在家跟出家里面,在这里面又进一步的,佛又进一步的界定了一些事情。请大家在看这个经文里面的时候要注意,也就是说如同我们前面看到的《优婆塞戒经》在家出家里面谈的这个状况一样。一般来说,佛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会因应众生的心行善加引导的。正如我们在前面几个讲次,我们告诉大家要让众生瞭解一件事情的话,得要先用他熟悉的,熟悉的方式、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概念先告诉他,然后再慢慢慢慢地把他的观念导正过来。同样的,佛在讲出家在家的这些事情的时候,在《优婆塞戒经》这一段经文里面的时候,大家也可以不妨就把在家视成一般的在家人,出家就视成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出家的僧人,也没有关系。因为后面的经文马上就会告诉我们,这里面有什么需要分别的地方?

我们先看看:「道者所谓法行」,法行很简单就是如法修行,要如什么法呢?当然就是要如 佛陀的正法,要依照 佛陀所教的法来作。这个话听起来很容易,可是实际上好像不这么容易。为什么我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有许多的学佛人,有许多的学佛人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样的误导,所以这些学佛人其实很少去直接去参阅、直接自己去深入去读诵 佛所传的这些经典,而一天到晚只是看上师的着作,这样子做的话是有缺失的。因为 佛一再的交代我们学佛,一定要依于智慧的判断,哪怕这个是上师所写的,那么我们应该也是要把上师所写的东西,跟 佛所作的经典来比对。中间如果有歧异的地方的话,那我们应该要加以註记,我们不必加以直接的否定,但是我们要加以註记说,这个地方好像上师说的跟 佛说的不太一样。那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修行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不能判断呢?我们不妨在这里要留一个疑在那边,自己在这个地方作註记,以便将来我们不断地在修行的过程中,回头来检视这个疑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来看看说,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怀疑错了,还是因为上师根本就讲错了。当然这样讲起来,好像是对于师父好像有所不敬,但是我们要强调的,就如同我们说我们要尊敬僧衣,但是我们不能够崇拜僧衣。同样的,我们要尊敬这些我们说上师所讲的话、上师所写的书,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崇拜上师的所讲的一切。因为上师只要没有成佛的话,只要没有成佛的话,都有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会说错了。因为只有 佛说的才能够不会说错任何地方,所以只要没有成佛的话,上师就有可能会讲错。所以我们才给大家强调的就是说,不要去崇拜上师,我们尊敬上师,不要崇拜上师,不要带有情执。当看到上师写的跟经文有所不同的时候,我们不妨加以註记、加以存疑,以后自己的修行再不断地回头来检视这些个疑点,这个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学佛人。那法行,「道者所谓法行」就是要如法修行,要依着 佛陀所传的法来修行。毕竟我们学的就是学佛,我们是学佛,当然是要依照 佛的开示来学。

「道庄严者所谓在家」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道既然讲的是如法修行的话,那么道庄严的这个责任,意思就是说要能够支持、护持如法修行的这些出家人的话,当然这个责任就会落在在家人身上了。这个意思当然就是表示了,在家人必须要十分的赞扬、称颂出家人,有这样远大的志向,愿意如法修行,这个时候在家人才会愿意无怨无悔地来护持出家人。所以我们说在家人所能够做到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能够护持如法修行。这里面其实它的意思又不仅仅是这样而已,如果我们认真来看,我们说护持,可以是护持这个人。可是实际上,在这里我们更可以看到,所谓的道者、所谓的法行,应该是说,如果您看到有法行之处,有法行之处的话,那以在家的身分的话,其实您都可以尽你的力量来予以护持。什么叫作有法行之处呢?其实您看看,刚才我们不是才说的,说在家跟出家的分际,在家跟出家的这个界定并不是在于表相,是吗?所以如果说,一个在家人他「有圣法、得圣果」,并且又持了菩萨戒的话,那么这个就已经是胜义僧了。如果您看到了这样一个在家人的话,那么即便他是现在家人的身分,可是他所显示出来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如法行,所以这个状况下的话,我会建议大家,因为这是一个法行——如法修行,所以我们也应该要随缘、要随分要予以护持予以支持。这个是我们刚刚讲的这一句,道庄严者是在家人能作的第一件事情。

那么再来谈「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这两者的意思呢,正好就显示着在家跟出家和合增上的一面。因为出家人的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出家人应该要念兹在兹:我们今天得以能够安心地如法修行,你的资粮到底是谁提供的呢?当然我们说,很大一个部分是因为 佛陀的这个余荫的庇祐嘛!因为众生很多就是因为出家的这个相貌,所以就是直接的会供养。像这种状况,可以说第一个要感念的,当然是要感念 佛陀的庇荫。但是实质上我们在现世里面看到的实质的资源,却是不折不扣的来自于在家人,所以出家人在收受了供养之后,其实应该要念兹在兹,绝对不能够辜负在家人的心意。否则如果我们接受了在家人的供养之后,可是却不能够好好地精进修行的话,将来如果有一天轮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披毛戴角来还的话,那这个事情可就不妙了。所以面对这个事情,出家的僧众本来就应该要以此来精进修行;而在家人也一样,在家人本来就应该要护持出家的人。如果您护持的是一个精进持戒的出家人的话,那您应该更加大力的护持;如果您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有圣法、得圣果」的菩萨摩诃萨在修法行的话,那更是天大的好机会,所以您更应该积极的去护持他,因为这里面,就是所有佛法修行的关键,都在于菩萨摩诃萨。

接下来 佛又继续说:「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在家人所修的两个法:一个是受,受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听受;施呢?是布施。所以很显然的,在这里的在家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带在家相的这些菩萨摩诃萨,因为经文下面很快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地方了。这里讲的在家人就是一般的在家人,一般的在家人要学习的法就是要至心要听受,要听受法义并且要如理思惟,接下来要能够尽力去护持出家人如法的修行。当然出家人相对的,相对来讲也是有两个法:一个叫诵,一个叫教。诵就是诵经,教就是依照 佛陀所教的正法来教化众生。所以可见一边是受跟施,一边是诵跟教。受施跟诵教之间的话,彼此和合一气,其实才是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僧团。因为您看看:如果僧团,如果周围都没有在家人的护持,也没有在家人可以教化的话,其实这个僧团也就没有成就了它存在的意义了。所以我们说,真正在看一个僧团的时候,不是只有在看僧团的本身,而是在看以僧团为中心辐射出去的时候,周围还有一堆的在家人,这些在家人跟僧团之间,彼此紧紧依照 佛陀所讲的受、施、诵、教这个分际,彼此努力去学习,这样子所建构出来的僧团的形像,才是 佛陀正法的依据。那当然剩下的部分呢,我们就留到下一个讲次再来跟大家说,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049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