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来跟大家谈一谈“什么是寂灭为乐”,因为最近有相当多人在谈“寂灭为乐”这四个字。
但寂灭为乐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给大家说,它是出自《大般涅槃经》。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这样子给弟子们开示,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接下来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最后佛陀说:“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弟子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
当然就是说,我们在刚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免不了会有所疑惑:什么是寂灭?那为什么……寂灭是乐趣吗?当然就是说,可能会有一些观众们会直接联想到,是不是佛教在教所有的人要舍离一切的欲望呢?我们在前面的讲次里面,曾经花了一个讲次的时间跟大家说明。
我们在那个讲次里面跟大家说,学佛其实有两个方式去学:一个是出家,一个是在家。出家的人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按照佛陀所规划的环境,在里面好好的去学习,学习佛陀所教的道理;所以,出家人以出家的方式来学习解脱道的时候,会获得非常快速的进展。当然就是说,因为出家只是一个形式,所以当然说出家人也照样可以学习佛菩提道。那另外一个学习的形式,则是选择跟一般人一样,选择在家。在家人跟出家人一样可以学习佛陀所教的道理,只不过在家人并不是在佛陀所规划的环境去学习;所以自然而然,在家人在学习这些佛陀所教的道理的时候,免不了遭受的磨难要多一些。但是,磨难多一些并不全然是缺点,正因为在家人多了这些磨难,所以更能够在磨难中看清楚自己的性障,看清楚自己的烦恼;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家人能够明心见性的话,那么更可以在五欲红尘之中,对见了自己所有的真如佛性,那在里面的修行可以说会更加的得力。所以这个是在家人相对于出家人来讲的,有利也有它的难处在。不过不管是出家或在家,所学习的核心的佛教的教义,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个是一定跑不掉的。
我们再回头来说,我们说因为出家是按照佛陀所施设的情境去学习,所以既然谈到出家了,当然出家人得要依照出家的意义去做;所以对于出家人来讲,当然他就不再去参与世间人的这些境界里面去。所以对于出家的人来讲,那么寂灭为乐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正确的诠释,然而,其实这里面大家应该还要再先保留一个小小的问号,就是:为什么以寂灭为乐呢?那乐又是什么呢?这个我们等一下才来跟大家来分晓。
谈到另外一个在家的修行的途径,因为在家的关系,自然保有跟世间人完全一样的生活型态;只是说跟世间人不一样的是说,他的整个的生活是有更崇高的目标、更崇高的原则,并且里面有蕴含了修行方法在的;所以虽然表相上看起来一样结婚生子,一样升官发财,可是这一位菩萨所行的菩萨道,是完全不同于世间人的五欲生活。如果从这样来看的话,从在家人的这个眼光来看的话,那么又怎么去说寂灭为乐这件事情呢?所以,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再整个好好的去根据“寂灭为乐”原始的经文来探究一番。
首先,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经文,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情来讲。佛陀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一段讲到的是诸行无常,甚为可怖,所以希望弟子们赶快精进修行;有些人就会以为说,佛陀所教的最终的道理就是无常,所以外面有些人甚至会喊出了“无常是唯一的真理”这句话出来。其实无常这件事情不只在佛教里面,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体会到世间现象的无常呢?照样有!所以,无常并不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无常更不是佛陀所教的真理;因为佛陀……如果我们讲到真理的话,那一定得回归到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而解脱道谈到无常这个部分,谈到的是什么呢?乃是三法印里面的“诸行无常”。所以,这个部分希望大家分辨清楚,无常并不是佛教唯一的真理,更不是佛教伟大的真理。
回过这个经文来看,佛陀告诉弟子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那各位注意到,这个中间有所谓的生灭灭已,这个指的意思是什么呢?很显然的,我们说寂灭为乐的这件事情,寂灭的这件事情,必然是跟生灭是对立的;那这个生灭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诸行。诸行就是,它的进一步的解释就是我们的身口意行。所以,关于这句经文所谓谈到的生灭灭已,指的就是说,我们要灭掉了所有的身口意行的一切的生灭的现象,那样子才能叫作寂灭。也就是说,究竟的寂灭——请各位注意听了——究竟的寂灭是全然没有诸行生灭的烦恼的境界了,这个才叫作究竟的寂灭。
各位是不是开始有感受到,这里面讲到究竟的寂灭到底是哪一个佛教常见的名相呢?这里面指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无余涅槃。所以我们谈到的是生灭灭已,把生灭、把一切行——不光只是我们看到了五欲、我们面临五欲的时候这个贪染,不光是这样子,而是一切的诸行;因为佛陀在这个经文里面讲到的是诸行无常,讲到的不是染污无常而已,是诸行无常。当把诸行无常全部灭尽了之后,才会有所谓的寂灭,所以可见,这里面的寂灭讲到的就是无余涅槃。那顺便这里呢也顺带让大家了解,佛陀所讲到的涅槃的境界,并不是像一般人讲的,没有染污的心行,就是可以证涅槃了;实际上要达到说把一切灭尽,才能证到真正的无余涅槃。
当然有一些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怀疑:那么把一切灭尽跟死去了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是大不相同的事情。因为我们看到的死去其实是表相的死去,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直在三界中轮回不息的:这一生结束了,还有下一生在等待;这一生生而为人,享受荣华富贵,下一生却不见得依然能够为人;哪怕为人,也不见得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个当然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就好像是我们朝天空射箭一样,当我们福德饱满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用满力气拉满弓,然后把这个弓箭把它奋力的射向天际;可是这个箭一直往天空在飞的时候,也就一路在耗损我们的福德;当然我们的福德享尽的时候,就如同这个弓箭上升的力道已经尽了,这个时候当然这个弓箭会掉下来,也就比喻着,我们当福德享尽的时候,我们可能接下来就要享受苦果。所以,这个其实是我们在三界轮回的实然的状况就是这样,并不表示说,我们眼前看到的死亡就是真正的死亡。实际上还有,我们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无量的前世,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无量的后世,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死亡仅仅是一个表相。所以有些人在遭遇世间烦恼的时候,会觉得说“那是不是就一死百了呢?”其实如果您真的具有慧眼的话,用您的智慧想一想,您就知道说,因为三界轮回是一个真实的样貌,是世界的实相;所以不管怎么样的死,都还有下一世在等着,所以这一世所没解决的烦恼,其实都会带到下一世或者是更后世去;所谓的死亡能够一了百了,那真的是不了解真实世界真实的样貌才会这样说的。所以我们说,死亡跟所谓的诸行灭尽这个状况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诸行灭尽证到无余涅槃之后,他就不再会在三界里面出生,也就是截断了生死轮回的,生生不息的流注从此截断了。所以,究竟的寂灭的涅槃的状况是完全不同于死亡的状况,它是一个完全究竟清净解脱的境界。
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按照这样子再去看经文的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谈到寂灭为乐的时候,寂灭既然是一切诸行灭尽的状况,如果是诸行灭尽,怎么会有乐可言呢?所以,当然在诸行灭尽的无余涅槃的境界里面,根本不会有所谓的乐。因为如果我们谈到乐这件事情的话,按照我们直觉的想法是,乐了,那乐了之后,然后是不是接下来这个乐的觉受是不是又会过去呢?由于乐的本身本来就是跟苦相杂而存在的,好,我们说所有的感受不外乎就是苦受、乐受跟不苦不乐受,这三个大的分类;所以,我们谈到了感觉的这件事情的时候,它必然有这个三个相互的交替存在。并且,这个感受是不是表示我们的心在觉知这个环境呢?一旦我们的心有觉知环境的状况存在的时候,就表示我们的身、口、意行里面的这个意这个行并没有灭尽啊!意还是一样存在,在感受、在分辨眼前的境界。所以说,从这个乐——世间人所以为的这个乐的状况来讲的话,我们从经文上来分辨就可以知道说,寂灭为乐的这个“为乐”的意思呢,绝对不是世间人所谓的享乐的境界。
这个部分所谓的“寂灭为乐”,我们应该要怎么样来看待这个事情呢?实际上,应该要从解脱的境界来看。因为,如果我们有深入佛陀所教的解脱道,深入去履行的话,我们就知道,不管是眼前哪怕是你真正觉受到的快乐,其实它的本质,到最后它的本质仍然没有办法脱离苦;所以我们才会说,在四圣谛里面,第一个圣谛就是所谓的苦圣谛,谈的就是这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哪怕是你表面上觉得快乐、觉得享乐的这些事情,其实它的本质仍然是在苦圣谛里面。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所以寂灭为乐的这四个字,这个乐趣的这个“乐”,就不能当作乐趣来解释;其实它应该就是符合四圣谛的原则,是一种趋向于没有身口意行,远离了我们世间所觉受的苦、乐、不苦不乐这些觉受的境界。所以,这个寂灭为乐这个乐,应该是说趋向于完全究竟的清净,远离了世间的各式各样的觉受的境界;并且,究竟的乐是全然没有所谓的生灭诸行烦恼的境界的。所以这个是我们从解脱的道理,来跟大家解释所谓的“寂灭为乐”。
当然,如果各位观众如果有机会再多去探寻的话,我相信您一定会发现外面有一些人在说法的时候,在解释寂灭为乐的这四个字的时候,不是采取我们刚才的讲法;因为我们刚才的讲法可以说完全都是从解脱的原理,从佛陀开示的解脱道的道理,来跟大家解释寂灭为乐是什么意思。但是,您一定会发现,有些人解释寂灭为乐的时候,是用所谓的大乘佛法的名相来加以解释寂灭为乐。那比方说,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心如果执著于诸法,我们就会不自由,就会产生烦恼,然后接下来就会造作各式各样的业行,乃至于流转生死;如果说我们能够认清周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恒常存在的,我们的心不要执著它们是一个实体,得了我们不要欢喜,失掉了我们也不要悲哀,这样子的话,我们心就会自由。那心自由的时候,就不受这些环境的制约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如同是远离了我们执著的生灭,而进入了所谓的不生不灭,也就是类似于像寂灭的状况。所以这个时候,因为心不再于执著外面的幻境了,所以心是自由了,心是不生不灭了,心是寂灭的,所以这个一切都叫作寂灭为乐。”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同我们上次的讲次一样,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一个真正能够掌握佛教真正核心教理的说法者,当我们在问到寂灭为乐的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必然不能够回避,也不会回避用解脱道的原理跟大家说清楚,什么叫作寂灭为乐。请大家把握这个第一个原则。
第二项原则就是说,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不受环境的制约,心得自由自在”的这些原则,如果说这个是属于划归在大乘佛法里面的话,那我们就要开始用佛菩提道的精神来去检视它。比方说,佛菩提道谈的就是菩提两个字,菩提谈的就是《心经》的心;《心经》的心有什么境界呢?《心经》的心,就是不会跟我们一切的境界相应、相应而引生烦恼的那一颗心,叫作真心,这个真心是跟我们的妄心或是跟我们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我们说所谓的心得自由自在的时候,这个时候这颗心,我们就要按照佛菩提道的道理来分辨一下:祂符不符合《心经》上面讲的心的各种的状况呢?如果我们真的把《心经》的经文来对照的话,我们会发现说,《心经》的经文从“是诸法空相”之后,以后一路讲的确实就是真心的状况,而这个真心的状况也确实完全符合寂灭为乐的这个境界。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佛菩提道是完全函盖并且完全超越了单纯的解脱道了;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但是能这样说的关键也都是要在于说,您能够先破参明心,找到了真如、眼见佛性之后,才有办法真正体会到《心经》上面说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一旦您亲身体会这个境界的时候,您也才能说为什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如果一个说法者,没有教导弟子们如何才是真心的境界,没有教导弟子们怎么样才能够找到真如佛性,没有实际的方法告诉大家的话,而只是用大乘佛法的名相来告诉你寂灭为乐的话,那么我们不禁就要有所怀疑——这位说法者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寂灭为乐的精神?
所以,有一个学习的心得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说,我们说关于这些事情的上面,必然可以用解脱道的方式去详加解释的;并且我们跟大家分享的心得就是,关于不管是解脱道还是佛菩提道,每一个观念最好都老实学习。也就是说,解脱道有解脱道的道理,佛菩提道是函盖解脱道的,佛菩提道有它更胜妙的道理;但是正因为解脱道是函盖在佛菩提道里面,所以也不会只谈佛菩提道而不谈解脱道。也就是每一个观念都应该要老实学习、彻底了解,不可以一味的躁进跳级。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