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概说

第56集

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六)

由 正圜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几集中,我们谈过了十信、十住、十行,以及十回向位中的前五位修道内涵,希望菩萨们能够藉由闻熏“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单元,种下未来圆满三贤位修证之因缘。今天我们将继续上一集,继续来说明三贤位中第六回向位的修道内涵,欢迎您继续收看。

《楞严经》卷八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在前面第四回向位时,我们说过“地如佛地”,而圆满第五回向位要转入第六回向位时,则是“于同佛地”。意思是说,菩萨在这时会发现自己所悟的如来藏,与诸佛所悟的如来藏心并没有差别;自己所住的如来藏境界就是诸佛所住的境界,因为同样都是第八识心的境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安住在自己所证的如来藏境界当中,并且各自出生各自的清净因;然后再依于个人的清净因加以发挥,同样都可以断除烦恼障,可以取证涅槃道。

而各人所证的涅槃道,却也都是平等而无有差别。菩萨依于这样的现观就会发现,其实有情都同样平等的具有这种善根,你可以取证涅槃,他也可以取证涅槃,所以说真的是很平等呢!菩萨在破参明心以后,如果不肯精进用功,就只能七次的人天往返才能取证涅槃;但是如果明心之后能够努力的精进,就能在一生之中取证无余涅槃。然而,不会因为你很用功,他不用功,结果他跟你一样可以获得你所证得的无余涅槃。所以说真的是很平等呢!

菩萨接着再从这个现观出发,于行三种布施时,将一切善根普皆回向:愿一切有情都能和自己一样,可以断除思惑,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又回向一切众生能够不退转于佛菩提,回向一切众生能够获得诸佛的平等智慧,回向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诸佛的无量平等功德,这就是“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因为诸佛所有无量的平等功德,也是每一个众生本来都具足的;只因无明及恶业习气所熏,而被遮障住了,使光明无法显发出来。然而诸佛所有各类的平等功德,却是众生从本以来就具足;而众生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是本来具足、本来清净、本来涅槃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具足这些平等法。菩萨此时回向一切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能获得诸佛的平等功德,获得诸佛的大般涅槃,也能获得诸佛的一切智智,这就是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以上所介绍的是第六回向位菩萨的修道,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第七回向位。

《楞严经》卷八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菩萨在完成前面六种回向以后,真实平等善根已经成就了。这时再观察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同样具足善根,具足真如本性,然而却被无明与业种所遮障,而不能发起与证得。菩萨如此现观之后,证实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和自己一样,具足了妙真如性,就能够不失于众生的蕴处界,世世保有众生的身心,而处于人间自度度他,回向继续随顺众生,而永远在人间利乐有情。这就是“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的第七回向位菩萨。

菩萨在这样回向以后,当然世世舍报时都不许取涅槃;这是因为在前面的初回向位中,菩萨已经回向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所以这个本愿与初衷永远都不能舍离。也就是说,当菩萨在第六回向位能够取证无余涅槃时,“不应该”也“不可以”取证!要故意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以这一分微小的思惑,来滋润未来世重新受生,继续上求下化,这样才能够次第成就佛道。所以,到第七回向位时,菩萨愿意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不舍离任何一个众生;也愿意将所有功德回向,随顺平等观待一切众生。

以上所介绍的是第七回向位的修道。各位菩萨,我们继续说明第八回向位。

《楞严经》卷八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着,名如相回向。”

所谓“即”意思是说,如来藏在一切法中,不离一切法;但是如来藏却又离一切法的行相,不落入一切法的行相之中。菩萨在开悟之后,就依如来藏的这种自性而安住不动,名为“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菩萨在尚未破参明心时,一定无法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使能出离三界生死的大阿罗汉也弄不清楚,连最上品的辟支佛也是无法了知的。从表面上看来,菩萨处于一切法中,本来都有一切相,怎么可能是离一切相呢?但是证悟菩萨的现观并不一样,在一切法中可以现前观察到,在一切法当中总是有无相法存在;所以,即一切法当中,就已经同时是离一切相了。

然而,二乘法则是在“离”一切法中“离一切相”的;因为二乘圣人是要断除对一切法的执著,所以“离一切相”时,是不即一切法,远离一切法的。也就是说,二乘圣人虽然能够断除对一切法的执著,其实是方便说断,而不是真正的断。因为他们还住在人间时,一切法的行相始终存在着,要入了无余涅槃才能够灭掉一切相,远离一切相;那是因为二乘圣人都是以蕴处界作为观行的对象,以蕴处界来与一切法的行相互相对待。

但是,菩萨却不是将蕴处界来与一切法互相对待,而是现观自心如来藏在一切法运作中运作自如;虽然在一切法中运行着,却离一切法的行相,而没有一切相,所以说菩萨才是真正能“离一切相”的人呢!意思是说:菩萨的觉知心,在一切法的行相中,对“即”和“离”二法都无所着,“即”也无所着,“离”也无所着。菩萨悟后如果能够“即一切法中却离一切相”,并且对于“即”和“离”两边都无所着时,这样才可以说是“如相回向”的菩萨,也就是依于真如相而回向佛道。但是这样的如相回向,却得要证悟了如来藏以后,现观真如法性时才会了解,这不是没有明心的人所能理解的。

以上所介绍的是第八回向位的修道。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九回向位了,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

《楞严经》卷八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阶段,对所证的一切法皆已如如的境界,就可以往生到十方世界而无所障碍了。当菩萨舍报时,世尊或者观世音菩萨来了,吩咐说:“某某菩萨,你本来想去极乐世界,但现在你就别去了,因为还有别的世界需要你,你就牺牲一下吧!”于是你马上答应,不会有第二句话。如果你说:“不行,我先要去极乐世界,我得要有八地证量以后再去。”那你就是有缚的菩萨,无法获得解脱。真正无缚解脱回向位的菩萨,一旦世尊或者观世音菩萨来吩咐你应该怎么作的时候,会马上照办,没有第二句话。也就是说,除了以上所说的条件以外,还必须在一切法中,能够现观真如而永远如如。于一切法中全都是如的时候,才能处于十方世界都离系缚,都得解脱;这样才能称为第九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

菩萨从十住、十行而次第进修到第九回向位完成时,才能进入第十回向位中。我们来看看世尊是如何开示的。

《楞严经》卷八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菩萨在第九回向位满心时,进入圣位菩萨所应有的“菩萨圣性”以及“种种功德”,全都已经圆满修证完成了;对见道位所应现观的真如法性,已经全部完成,法界量就灭除了。所谓“法界量灭”的意思是说:诸法功能差别的境界相已经不存在了,这时已经圆满佛菩提道“通达位”中所应该具足的智慧,不会再被诸法功能差别的见解所限制,所以名为法界量灭。

当菩萨能够完全依止“一真法界”,而不再着眼于诸法的功能差别时,对于世间诸法的法界现量已经灭除以后,就能在回向诸法功能差别之中,开始对众生作无量的回向。譬如,回向众生都能够得到清净法,回向众生都能够出离生死,回向众生都能证得佛菩提,回向众生都能圆满一切智。这个阶位的菩萨,能对众生作无量回向,也能回向自己可以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永无穷尽。而这种无量回向的功德,全都来自于法界量灭;能够完全依止“一真法界”,才能确实产生无量回向的实质与功德。

所谓“法界量灭”,就是法界的境界相灭除了,也就是诸法功能差别的境界相不再存在,全部都转依真如法性。所谓“法界”就是指众生界,也就是指所有众生的不同功能差别,诸法的功能差别。因为有众生,所以就有四圣与六凡。然而对菩萨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四圣与六凡可说,事实上就只有一真法界;全都以真如为定量,也就没有法界的现量可说了。对二乘圣人来说,各种法界是真实存在的,所以都有各自的法界量,也就是四圣六凡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必然是法界量在。所谓“量”就是事实,量就是现前的境界,是现前存在的事实,所以叫作现量。如果法界量在,那就表示说,不是二乘圣人就是凡夫的境界,只有这两种。

然而对于悟后久经修行的菩萨来说,法界量早就灭除了,他所见的就只有一真法界,只有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境界,除此而外别无其他法界存在,这就叫作法界量灭。当菩萨次第进修到达这个阶段,能够现前观察法界量灭尽,只剩下一真法界时,才能成为“法界无量回向”的第十回向位菩萨。

在禅门当中对于法界量灭,真净克文禅师有一首偈说得好,这首偈是这样说的: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

趁出淫坊来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这就是完全依止真如法性的一真法界,也就是不管面对任何境界,绝对经得起检验而不动于心。这样于一切时一切事中,全都依止真如法性,无一事无一法而不是真如法性时;就能不再着眼于诸法的功能差别之中,远离意识所知的染净贵贱分别,所以法界的现量就灭除了,这就称为法界量灭。菩萨修证到达这个境界时,才能出现法界无量回向的功德,也才是真正圆满十回向位的菩萨。

当菩萨完成第十回向位时,道种性就完成了;只要具足入初地所应有的道种智,再勇发十无尽愿,就可以进入初地心了。

各位菩萨,在前面几集中,我们为各位详述了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证内涵。如是三贤位修证圆满将入初地,这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所谓的“远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所转,无法伏诸烦恼;虽然在七住位中因为真见道而有波罗蜜多的功德,但是距离成佛仍然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

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

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

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

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

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

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

七地起修“以诸善根回向菩提方便善巧”,也修“演说六度拔济众生方便善巧”。

以上所说七地的修道,各地都有所应修应学的无生法忍。然而,从初地至七地修道的第二大阿僧祇劫中,六度势力渐增,可以伏诸烦恼令永不现行,唯除为摧灭邪说救护众生之外。在这七地当中,已经次第迈向佛地的究竟觉,所以称为近波罗蜜多。

而大波罗蜜多则是指第三大阿僧祇劫,在这第三无数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后三度,也就是:

八地修习求菩萨愿求佛菩提,故发受生愿及修法愿,不入无余涅槃,修习利乐有情愿,故发正愿大愿,由此二愿故名愿波罗蜜多;

九地专修思择力及修习总持力,成就四无碍智,得善慧而起大力用,是名力波罗蜜多;

十地修受用法乐智及成熟有情智,成就大法智云及法云功德,是名智波罗蜜多。

在这三地中修习无生法忍,始由初度乃至十度波罗蜜,此等波罗蜜之势力增盛广大,毕竟伏断一切烦恼永不现行,即将成就佛道,所以称之为大波罗蜜多。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所应修法道之约略内涵。总合来说,整个成佛之道都是以如来藏八识心王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修得般若实相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具足圆满,才能次第圆成佛菩提果之修证,此时就名之为圆满波罗蜜多。

各位菩萨,“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总共六个单元,已经全部讲述完毕。相信菩萨们经过我们的说明之后,在深心之中也升起了对佛菩提道有欣羡向往之心,愿意和我们一样一起迈向无比庄严殊胜的成佛之道。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994次

目录《三乘菩提概说》

上一集下一集